和谐社会先追求财富还是先追求快乐
2008年10月28日 18:23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窦文涛] [许子东] [锵锵三人行] [茅于轼]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主持人:窦文涛 
嘉  宾:茅于轼 许子东 
本期话题:和谐社会里的经济公平与政治公平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茅于轼老师,从您那学到不少东西,我就觉得像咱们聊的,改革开放30年,看来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毫不能够动摇的,它让最穷的人也比30年前日子过好了。可是咱们说,就像您说的,择优分配原理、价格会自然平衡各种需求。但是达到一个最优,我想一般人都能同意的是,这个最优里面一定包含一个价值是最公平,对吧,它让这个分配是不公平的。但现在好像民间的呼声恰恰是对于不公平说的很多。

茅于轼:这个责任分配的原理,它的目标没有谈公平,只谈效率。就是一定的投入怎么才能够产生更多的财富来,投入就这么多了,劳动、土地等等。但是组织的好,它的产出就多,组织的不好,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产生就少了。所以责任分配给我们一个观念,就是怎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财富的增长能够极大。但是没有考虑到财富的分配的问题。

但是财富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理想,公平分配。祖国是一个普遍的社会价值,这个我们是不能否认的,所以全世界的国家,一方面我们追求财富的增长,一方面要追求财富的公平分配。那么有了很多、很多的办法,有社会的,政府的,个人的,各种办法限制财富差距的扩大。在比较社会主义化的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里面,它们这方面是做的很成功的。

窦文涛:比如北欧。

许子东:税务非常高,医疗非常好等等。

窦文涛:现在我们怎么老在说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表现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呢?而且您曾经讲到过,其实最终还是为了人类共同幸福嘛。但是我发现这个幸福除了一个基本的温饱满足之外,幸福好像还有一个心理上的问题。很多人,看你有钱,尤其是用我认为某种不公正的手段,比我还富裕。这我就不幸福了。这怎么办呢?

茅于轼:我觉得追求财富,可以做到全社会没有人受损,而至少有一些人受益。那么这个道理推广起来就使得没有人受损,至少有一个、两个、十个、八个、一百个、一百万这些人受益,这个财富就过于增长,因为它没有人受损。最后就变成财富的极大化,因为没有减少就有增加嘛,是不是?

窦文涛:对。

茅于轼: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嘛。那么现在您说了,我们现在财富倒是增加了,但是幸福感、快乐没有增加,所以我说我们要把追求财富变成追求快乐,财富的极大化变成快乐的极大化。我理解和谐社会应该是个快乐极大化的社会,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要追求一个东西,用财富极大的方法,追求幸福感的极大化,这就是和谐社会。

许子东:现实当中好像这两个是成反比的。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比方说出租车司机,他抱怨这个社会上很多很多不好,他牢骚很多。那我就问他,我说,你比你年轻的时候,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好了?他说是好了。但是他问题是,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一,周围的人是二是三,现在他是十,可是周围的人是一千,坐车的人是一千,所以他的快乐感反而降低了,那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个一千的人,他回想起来,他也觉的他年轻时候快乐,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竞争,而他现在一千,他有个责任,老婆都看着他,隔壁有一个人是十万,所以他这个一千也不感到幸福。那么这些是不是人类的本性,所以财富的增长跟幸福感不但不成正比,反而会成为某种程度的反比呢?

茅于轼:你说的非常的对。我们追求财富可以实现财富的极大化,但是如果跟你比,那永远不可能极大化。我们把13亿人最富排名第一,第二富的排第二,最穷排到第13亿。有一个人往前走一步,一定有的人被拉的往后来,也就是说不可能没有人受损而只有人受益。

许子东:只要是比较的情况下,就一定有人受损。

茅于轼:一定有人受损。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追求比较,追求比较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

窦文涛:就像他曾经在他文章里谈到过,说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学者互相交流,发现很有意思,印度学者觉得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很好,觉得人平等,但中国学者倒是对印度的民主比较感兴趣。您的感觉呢?

茅于轼:我还是比较喜欢中国,我觉得印度穷人的日子太苦了。但是印度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就是他们不太计较跟你攀比。

下一页 印度人为什么幸福感强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