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地摄影师的生命记忆 组图
2009年01月04日 11:07 凤凰网 图片来源中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那是一场30年前的战争,阵地最前沿,猫耳洞深处,历经炮火硝烟的洗礼,他用手中的相机见证了一代人的青春与热血,对话王红,一个战地摄影师的生命记忆。

2007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展上,有一组照片引发了业内和媒体极大的震动,这组拍摄于战地的照片,以其令人震撼的,让人身临其境的真实和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感染了众多的观众。专家们评价说,这是中国少有的战地摄影精品,这组照片的题目叫《生命记忆》,它的作者是王红,今年52岁,是《珠海特区报》的一名摄影师。其实在王红自己的摄影生涯当中,他参加过大大小小不少的展览,可是这些来自战地的照片却被他死死珍藏了二十多年,几乎从未公开示人,甚至连他身边很亲密的朋友都根本没有看过。王红说这些照片对他来讲,不是什么摄影作品,而是一些带着血肉的生命,是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二十多年前,王红曾亲赴老山前线,那个时候他手持相机和擎着冲锋枪的战士们一起经受过枪林弹雨,而且他还身负重伤,并且荣立一等战功,和他一起历经炮火的是他在前线抢拍下来的那两千八百多张底片,而二十多年之后,王红终于说服自己,把这些特别珍贵的影像公之于众,他说其实也根本不是为了搞什么展览,他要借此完成的是一个跟随了他半辈子的心愿,他要寻回照片上的每一个人。

马全斌是王红能够找到的,第一批照片里的战友。但对于王红来说,他追寻生命记忆的旅程才刚刚开始。2007年八月,在一次老兵聚会上,王红拍摄的马全斌的这张照片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虽然王红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与很多人发生了激烈的观念冲突,可是在20年前,王红本人却也认为,英雄形象就应该是高大全的。1980年代初,在兰州军区某部做摄影干事的王红还习惯于用摆布的方式“塑造”一些光辉的军人形象。

1985年8月,王红的摄影作品真的获得了一次国内大展的金奖。同年12月,他主动报名奔赴老山前线,准备在摄影专业上大展拳脚。初上前线,王红不满足于在大本营中做一些例行公事的采访。在一次军事行动的出击前夜,胆大妄为的他用两个彩色胶卷换取了一张路条,然后在两个战士的护送下偷偷潜入老山主峰的最前沿,那时,获奖心切的王红绝不会想到在前方都有些什么在等待着他。

在到达前线的第二天深夜,总攻就开始了,在惊天动地的炮火声中,王红初临战场时的兴奋、战栗与恐惧都渐渐被一种战斗的豪情取代,他跳出了战壕。在枪林弹雨的阵地前沿,激战使王红暂时忘记了自己摄影师的职责,他冒险跃出战壕,抢救下来的战友却已当即阵亡,此时他又看到几个战友抬着一名受伤的战士路过一个弹坑,王红再次冲了上去。

王红中弹后,战友们马上冒死将他抬下前线送往部队医院。

1986年,30岁的王红在前线身负重伤,他脾脏被摘除,左肺也切掉了三分之一,部队并没有因为他违背军令私上前线而追究他的行为,反而因为他的英勇表现给他荣记了一等战功。王红说,年轻时候的自己其实真有点像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那个赵蒙生。作为机关里养尊处优的摄影干事,战争在他的脑海里就像是革命文学里那些充满了英雄情结的浪漫的想象,而他主动上前线,并且私上战场的“英勇举动”。那个时候也不过是为了拿个国际摄影大奖,给自己的事业再镀镀金。但是真正的战场教育了他,虽然他亲身经历的激烈战斗,只不过是短短几个小时,但这生与死之间的一次剧烈的拉扯,一下子让他从那浪漫的英雄主义的梦里惊醒了过来。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之后,本可以功成荣归的王红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很惊讶的决定,那就是重返战场。

记者:你为什么要重新回去,在战场上那一幕难道不是噩梦吗?

王红:是噩梦。

记者:你负伤的那一幕,那为什么要重新回去?

王红:因为我在医院的三个月,也是个煎熬,拍的照片我又很不好意思拿出手,可是人家不这样看你。

记者:人家看你是啥呢,你王红是一个英雄?

王红:彭丽媛、郁钧剑、克里木都在我床头演出过。

<<上一页 1 2 3 ... 6 7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张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