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并不在乎沟通 只在乎拥有私密空间
2011年01月12日 09:55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都市里面,人跟人之间是疏离的,是遥远的没有感情的,我跟我的上司,跟我的同事,跟我的同学之间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全方位之间的人与人的接触。那么最重要就是,我们常常会说我们现代越来越不注重平常大家亲自见面,而注重一些遥远的沟通。详细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凤凰卫视1月11日《开卷八分钟》,以下文字实录:

梁文道:如果读过一点社会学的朋友大概都知道一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里面很流行很经典的讲法,这个讲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传统的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社会,什么叫有机的社会,就是人跟人是很紧密的,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是有生机的,你跟邻居是很熟的,你跟你的家庭亲戚,哪怕是远方亲戚,是非常密切交往的,这也是我们心目中传统的农村社会为主的一个社会现象。

但是当我们进入现代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都市里面,人跟人之间是疏离的,是遥远的没有感情的,我跟我的上司,跟我的同事,跟我的同学之间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全方位之间的人与人的接触。那么最重要就是,我们常常会说我们现代越来越不注重平常大家亲自见面,而注重一些遥远的沟通。

比方说很多人说现在拜年再不像过去那样子登门拜访,而是发手机短信。于是我们就有一个判断,现代人真的是越来越冷漠了。那么现代人在这方面冷漠在哪方面热情呢?就是互联网上,在一些跟自己有相同兴趣的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对这点我们投入很大的热情,但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子呢?

我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我昨天开始谈的这本《TEXTURE》质感,作者RichardH.R.Harper,他现在是微软的研究所里面主要研究是社会媒体或者是社会数字技术沟通的这么一个研究员,他是一个社会学家。他太懂得刚才我们说的道理,然后这里面他一开始就说到,他讲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代的这种沟通方式,比如说手机、电邮这些东西是一种对过去沟通方式的取代,我们也不要以为我们用这些沟通工具上面来沟通的这些对手或者是这些伙伴完全是陌生人。

事实上不是这样,有很多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常常跟你用手机通讯发短信或者在Facebook、微博上面交谈的一些人,其实都真的是一些你早就认识的人或者是你生活圈子里面的人。所以你并不是完全在跟一些陌生人交友,而是跟你认识的人交友,而且跟这堆认识的人交友有这些新媒体,其实就像我们昨天讲的一样,是比过去的交往更丰富了。

比如说你工作上的同事,你原来在工作之中只认识他工作这一面,但是你上他Facebook,你发现他原来喜欢狗,你发现他还喜欢养花,你发现他很讨厌苍井空,我怎么老说苍井空呢,等等等等,对不对?那么然后这里面还说道,甚至我们还可以理解,我们很多收发短信,发电邮这些行为是什么呢?就像传统人类学、社会学告诉我们的礼物一样,我去年的时候曾经在这里介绍一本书,是法国人类学家莫斯的经典著作就叫《礼物》对不对。

礼物是什么?礼物是社会之中维持人际纽带很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我发一个短信慰问别人,我收到别人对我的生日祝福过节祝福,这都是一个礼物。甚至它还不只是礼物,它是什么?它有时候是仪式。比如说你跟你的子女如果住在不同的地方,他出去留学了,到了第二个城市上学,或者你夫妻一个星期里面有好几天大家是分开在不同的地点的,这个时候每天晚上的电话跟这个通讯,它是什么,它是个重要的仪式,仪式也是捆绑社会关系很重要的一个作用的东西。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就是现代沟通技术其实并没有使得人跟人关系疏远,恰恰相反,它使得我们在这个时代仍然维持传说中的那个并不冷漠的有机社会,因为我们需要这些纽带关系都可以透过这些新的社会沟通媒体数字媒体来补全它。

所以这里面就提到,很多的现代的沟通的管道一开始是为军事组织而设计,比如说互联网。那么在这个军队的系统里面,互联网里面,你所谓的沟通,沟通的这个对象,比如说上级发命令给下级,下级传讯息给上级,这个上级是个什么人,下级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点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什么角色什么位置,以及你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这个状态就有点像我们工作里面的电邮一样。重要的不是你这个人,然而这里面就说到,对一个管道的选择,对一种沟通方式的选择其实也可以用来表达我们是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我们在透过选择,我们现在有那么多的沟通媒体,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媒体跟什么样的沟通,这个除了说明你跟他的关系之外,同时也在说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现在事实上是非常喜欢透过这些媒体去表达我们自我,比如说天天泡在微博上面,吃顿饭都要在上头发图片让大家知道你在吃饭这些朋友。他这边就说到,这就想英文谚语里面所说的(英文),就是说有些人就是喜欢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有些人在这些社会的网络上面,这些社会网络上面抛射太多太多的资料,也就是说对这种人来讲,所谓的资讯过载,或者沟通过度,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在于他们自己本身,而不在于这个媒体。

到了最后这本书其实是要回应我们昨天提的问题,我们现在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沟通过度呢?在他看来这个问题问的太大,我们应该把它拆解来看,拆解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谈的是,我们不要去问我们是不是谈的太多,我们沟通的太多。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们如何我们跟谁去进行这些沟通,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些问题。然后当你关注这些问题之后,你才能够了解到为什么我们会投入这么多时间在这些沟通上面,我们才能够进而想到办法,就是怎么样解决,如果你真的觉得有负担的时候,解决这个负担过重的问题。

比如说这里面有提到Facebook,很多人抱怨现在年轻人泡太多时间在Facebook上面,他说为什么Facebook对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在大陆的话也许是开心网、同学网对不对?这个理由是什么呢?理由就是因为对他们来讲,他们可以退隐到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房,或者要卧室里面,然后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面是他们父母无法进入的。

也就是说对他们来讲,他们在乎的并不是那个沟通,或者沟通上的什么讯息,而且在乎的是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所以你对这些年轻人来讲,你说他们沟通过度这个说法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说,他们比以前的人更重视自己私秘的一个空间的经营。所以最后他谈到,当我们在抱怨太多电邮在工作之中的时候,我们抱怨的其实是有太多工作了,而这些电邮会使得我们从工作之中分心。

当我们在抱怨我们家里面有很多的沟通,有太多事情的时候,我们真正在抱怨的其实是关于友谊的负担,或者是监督家务的一些负担。那么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到我们每次抱怨沟通过度的时候,我们抱怨并不是沟通工具媒介本身,而是比如说你会不会认识太多无聊的朋友,你怎么样可以让那些朋友不要跟你说那么多无聊的话,或者你怎么样去处理它们,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太拓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