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争鸣的印度人》:沉默是公正的大敌
2010年12月03日 10:24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很多人常常比较今天的印度和中国。你看印度搞民主政治,几十年下来,它的经济发展,社会改变好像就不如中国好,可见这个民主制度不一定管用。的确,民主制度不一定就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比较好,或者社会发展的比较健全,然而我觉得当我们把印度跟中国做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另一对国家来做必要,那就是不要把印度和中国比,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比,为什么呢?

凤凰卫视12月2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昨天我们在说到《不顾诸神》那本书结尾的时候,我们说到了民主多元化,这些大题目,这些大观念,说到这些,很多人常常比较今天的印度和中国。你看印度搞民主政治,几十年下来,它的经济发展,社会改变好像就不如中国好,可见这个民主制度不一定管用。的确,民主制度不一定就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比较好,或者社会发展的比较健全,然而我觉得当我们把印度跟中国做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另一对国家来做必要,那就是不要把印度和中国比,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比,为什么呢?

因为我记得还在10年前的时候,所有的报章、媒体、杂志,所有研究国际关系的人都是把这两个国家并称的,印巴。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大家觉得传统上的决策是同一个地方,那是两个很像的国家,是一个欢喜冤家,是一个仇敌。但是你看看,今天已经没有人讲印巴了,而是进中印,也就是说,为什么今天会把印度和中国相提并论,是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无法比较了。

于是又有人反过来讲,一个民主国家,一个威权国家,两个国家在过去十多年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落差了。讲完这些之后,我想讲一个事,所谓的民主政治也好,多元宽容也好,言论自由,这些东西常常被认为是西方带进来的,我们东方社会好像是被迫接受,但是否真是如此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非常有趣,好看的一本书,叫做《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作者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大师,阿马帝亚·森。

阿马帝亚·森,除了是有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外,其实他还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哲学家,我是看了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不只懂经济学、政治哲学,还有社会学,甚至有一个非常广泛的,文化的一个口味,对很多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议题,甚至很时髦的理论,他都非常熟悉。他身为一个印度人,身为印度在今天国际社科领域其中一个最有名的代表性人物。他要为自己的祖国写了这么一本书,而这本书其实是一个论文集。

说到阿马帝亚·森,有时候会让人感慨,比如说最近来过中国的杜赞奇、查特奇,这几位国际级的大学者,我发现今天中国跟印度起码在人文社科领域这块比较起来,就会发现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我们实在比印度是少太多了。闲话少说,回到这本《惯于争鸣的印度人》,这个论文集的名字是来自这里面其中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就叫做《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在这里面,他就举了印度两大史诗集的《摩诃婆罗多》里面一个小段落来介绍他的主题。

这个小段落是什么呢?就是这个里面,因为我们知道印度人是喜欢辩论,所以为什么老说印度人逻辑很强,喜欢讲道理,你看连史诗《摩诃婆罗多》里面都有很多的辩论。这里面的辩论是什么呢?其中一个辩论是关于种姓制度,我们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渊远流长,在印度教里面,它是整个组织的基础之一,但是在这里面,他们的盛典《摩诃婆罗多》里面居然有人在讨论这样的问题。

倘若不同的肤色能够代表不同的种姓,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种型就是混合种姓呢,因为我们看到有混合的肤色,而且又有人提出来,我们似乎都受到欲望、愤怒、恐惧、悲伤、忧虑、饥饿和劳顿的影响,我们怎么会有种姓方面的差异呢?在另外一部古代文献《未来往事》书里边也都表现了对血统的怀疑主义,既然所有四大种姓的成员都是神的子女,他们就都属于同一个种姓,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父亲,同一个父亲的子女不能够有不同的种姓。

虽然这些对种姓制度的质疑都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可是从这里面,我们就了解到,在印度的传统里面,哪怕是最核心的,社会上最重要的东西都不是不可批评的,全都是可以辩论的。在这里面,我们知道印度向来男女尊卑的分别也很大,但是阿马帝亚·森让我们了解到印度历史上有多少了不起的女性哲学家去跟男性学者争辩,为什么阿马帝亚·森要特别强调印度的这种喜欢辩论,喜欢争辩,什么都谈的传统呢?

他为的要讲的就是很多人把印度奉行民主制度,简单归因于英国人影响所起的作用,但事实上要了解民主制度的根本就是要公众讲道理,就是大家说道理,而大家说道理的传统是印度本身已经就有一个很悠久的公众争鸣的传统。他说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避免两个很容易犯的密切相关的错误。一仅将民主制度视为西方世界的一份礼物,印度只是在独立之时照单接受,二,认为在印度历史上有某种无与伦比的东西,因而让国家非同寻常的适应了民主制度。

这两种观点,非此即彼,都不对,他认为对的是什么呢?事实上,民主制度跟它密切相关的公众讲理的这个东西或者公众议事这个东西是存在于全世界,而不仅仅在于西方,也不是只在于印度一个非凡的传统。他现在谈印度是为什么呢?就是要告诉大家,拿印度当历史看,我们印度也有,也许别的国家也有这种传统。

这里面还提到了伟大的佛教帝王阿育王,努力编纂和宣传了最早时期的公众议事规则体系,在这里面阿育王在1000多年前,2000年前就要求所有的辩论,所有的会议必须言谈有节,不得于不当场合溢美自家的教派,或者贬低其他的教派,因为当时的辩论主要是宗教辩论。即令在恰当场合延迟,议当适度,即使在辩论当中在所有场合,每一方面应当充分尊重其他的教派。后来在印度统治的穆斯林的莫卧儿王朝里面,也有一个伟大的帝王,阿克巴,他也是认为理性是指导辩论的唯一原则。

这里头就很好玩,我们看到阿马帝亚·森一直讲印度人尊重理性的传统,喜欢辩论的传统,而且为了辩论是什么言论都可以出来的。比方说,大家都说印度人有宗教信仰的传统,每个人都信教,但是事实上印度的无神论、怀疑论、批驳其他宗教辩论的学派,也长期存在,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且每一个学派都不能当它不存在,就是要跟它辩论。

最后这里面就说到这里头牵涉到一个问题,这些辩论的前提,就是印度有太多的宗教,而且这些宗教彼此是应该宽容的,由于国家应该宽容一切的宗教,人民应该彼此宽容,所以印度的政治应该是世俗主义的。

这时候,我们就了解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因为阿马帝亚·森是在针对他的祖国,我们这两集也谈到的印度越来越厉害的印度教民主主义,认为只有印度教一种宗教代表印度,它要对抗这些极右翼,提醒他们印度除了印度教也有派,也有S各种的宗教,彼此争鸣,互相宽容的传统。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太拓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