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比目鱼巧创作不存在的作家与“虚拟书评”
2010年10月06日 17:23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内容提示:今天介绍网络上有名的书评人比目鱼的新书《虚拟书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作者,很认真的努力的在写一些假书,也就是说,有些书根本没这个书,但是大家就很认真的在谈它。只不过以前的人写假书是很认真的,或者是提到假书的时候是别有怀抱的,而今天的人是带着一种创作的态度来写这回事儿。

凤凰卫视10月5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凡是与书为伍,甚至是以书为业的人,以书为生的人,大概都会有些无聊的小兴趣,比如说时常喜欢围绕书做种种的想象、幻想,然后写一些跟有书的没的东西,像书画等等。这里面有一种很特别的题材,就是去写一些不存在的书,很多人以为这是现代的阿根廷大作家波尔赫斯之后开始的传统,其实不是。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作者,很认真的努力的在写一些假书,也就是说,有些书根本没这个书,但是大家就很认真的在谈它。只不过以前的人写假书是很认真的,或者是提到假书的时候是别有怀抱的,而今天的人是带着一种创作的态度来写这回事儿。

现在我们中国人也有一位作者开始写这种假书了,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的这《虚拟书评》,作者是比目鱼。比目鱼在网上很有名的一个书评人,很多人都很喜欢看他的书评,包括我在内。事实上他文笔相当了得,所以我看到这本书翻开里面的扉页上,他写的一个献语觉得很好笑。他怎么写呢?他写献给LL,下面的一句话写的是“现在你该相信我是个作家了吧”。大概是因为他出了这本书,要让这个LL,他的不晓得什么人相信他是作家,事实上我们从来都相信比目鱼是个作家。

但是问题是这里面的作有特别意义,就是他在创作。创作什么?创作了十来本并不存在的书,然后为它们去写书评。为什么有些作家喜欢这么做?尤其是现代的做文学实验的一些作家,其实也常常作过这种事,也有人甚至出过专书。比目鱼想这么做的理由在哪里?我们去看一下,他虚构出来的这些书就知道了,比如说像第一篇《枪口下的十四篇小说》。

《枪口下的十四篇小说》讲的是一群的作家,跑到所罗门群岛某个地方开会,文学讨论会,在讨论会中途被当地的一些宗族主义分子和恐怖分子劫持。然后这些恐怖分子也很有趣,说你们想活的话,就要写下你们的小说出来,写的好了或许有点活命的机会。然后这帮作家就抱着临死的觉悟,也就是把生前最后一篇作品写完,这么一个想法,就写了这么一些作品。后来这些作品根据比目鱼说,这些稿子被美国有名的出版社兰登书屋找到这些稿子,拿来出了一本书就叫做《枪口下的十四篇小说》。

还有一本叫《烂小说精读》,讲的是个文学评论家,专门集选一些烂小说,然后点评他们,告诉读者这些烂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人家烂在什么地方之后,也许以后你就懂得好小说是什么或者能够写好小说了。我看完这两篇,我觉得基本上他这个虚拟书评,在这两篇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个有时候读者的盼望。

为什么呢?这两篇书评,你看完以后,你都很期望好像真的有这样的书,你会觉得有这样的书似乎是很吸引人的一件事情。难怪比目鱼会写这两篇书评,我觉得他是透过两篇书评表达一种他渴望看到两本这样的书,但是似乎没有这两本书。比目鱼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虚构这些书评,他还为它们设计了封面,这些封面都像模像样,相当有专业水平,很了不起的。

但是这里面有时候我也看到比目鱼是在利用虚拟书评的方式,在小试牛刀的试一下一些文学上的想象。比如说这里面其中一篇序也是讲《风铃》。讲的是个先锋作家,先出了一本小说叫《风铃》讲了一个故事,后来又出了风铃的第二册,这第二册的故事跟第一册基本上是一模一样,只是改了一些细节,接下来是第三册,如是可以无穷的出下去。你说这样的小说也意义吗?你可以说没有意义。

但是听起来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大胆的一个文学实验是不是?什么叫做故事?故事的改写又是什么?人生之间可以有多少种的变化?我们能不能够说他笔下的这个虚构的,不存在的作者写的这么一部古怪的无聊的小说,其实是想做这样的实验。当然这样的实验现实中是没有的,于是我们的作者就要用虚构的方式把它虚构出来。

这里面另外还有几篇,基本上就是一个比较常规的做法了。利用一些虚构的书评去评论一些社会现象,比如说这里面有一篇叫《泪水的收获季节》,讲的就是现代的我们的感伤文化。《过马路的艺术》讲的是一些老外来到我们中国之后,怎么样适应我们中国社会,然后慢慢混进去,写过一本书《教老外怎么过马路》。

还有一些就是他对一些现代的文学评论的看法。比如说《麦特·埃里克森晚年言行录》,在这里面,他就狠狠的讽刺了一些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研究记录,或者当代理论泛滥的文学研究,例如说这里面就提到,这个刚刚我说的这位不存在的作家,叫麦特·埃里克森。这个作家在比目鱼的笔下,类似于托马斯·品钦或者是塞林格,是个隐居起来的人,大家不知道他到底平常在干什么。

于是有这么一个比较文学的硕士生,就是他的狂热爱好者,跑到他隐居的地方,私人侦探般的去调查这个神秘的前卫作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他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渐渐发现埃里克森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后现代文学的特色。埃里克森的着装风格,明显体现了他在小说中经常使用的后现代拼贴技巧。他总是将棒球帽、拖鞋、西装、牛仔裤等貌似缺乏关联的着装元素,漫不经心、游刃有余的随意组合披挂在身,其离经叛道到的大胆创新性着实令人叹服。

同时埃里克森的日常用语充满了原小说特色。例如他喜欢使用如下这种表达方式,我想来杯摩卡咖啡。等一下,我在想是不是卡布奇诺会更好,对还是来杯卡布奇诺。这种把对于作者创作过程的描述刊入叙事文体之中的方法,正是典型的原叙事手段。

当然这样的一个写法,是要讽刺我们现在的一些文学理论上常见的东西,文学批评常见的一种语言。而且这样的一个批评,也很常见于很多的比较老套、保守的一些评论家,他们觉得现代文学研究充满了术语,搞这些古灵惊怪的东西,简直是笑掉了大牙。

可是我觉得比目鱼在这篇文章里面反而有点败笔。就是这样的一个讽刺,来的太简单了,对那些人的戏讽我觉得还是不够深刻。不过无论如何,我建议大家除了看这个《虚拟书评》之外,千万不要忘记,比目鱼写真的书评的时候,其实也是很厉害。这里面就收录了一些他的真的书评,可以说是一个对英美当代文学相当相当熟悉的一个人,很多人正是透过他才认识英美文坛的现况。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敬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