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师陈寅恪与台湾的不解情缘
2010年09月02日 10:46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陈寅恪先生是著名的史学大师,被尊称为“教授的教授”。但先生一生历经坎坷,晚年因为十年动乱更是景况凄凉。陈寅恪先生的三位子女出版的《也同欢乐也同愁》一书,就在悲伤的故事之外,为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先生的温暖的生平轶事。

凤凰卫视9月1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知道陈寅恪先生,他一家人曾经在香港居住过,住的地方甚至离我住的地方并不算太远。比如说,他家住过九龙的山林道,住过九龙城的福佬村道,可是我去这些地方,想到找到他家的旧址的话,那就当然是不可能。因为这些东西早就都拆完了,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做《也同欢乐也同愁》副标题“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作者是陈美延、陈小彭、陈流求,这三位就是陈寅恪与唐筲夫妇的后人,是他们的孩子。

这三个小孩当然也都是上了岁数的太太了,他们在今年初的时候,在北京三联出了这么一本书,因为这本书虽然是北京出版的,但是里面全是用繁体字来书写跟印刷出版发行。这本书其实是从三名子女的角度,三名孩子的角度,从他们记忆里面去回想就是当年父母在一起的种种经历跟故事。

说到读书人陈寅恪先生,其实现在读书人应该都不陌生,都知道他是我们国家少有的现代史上很厉害的一个史学大师,是一个国际级的大学者,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他这一生的故事是相当的坎坷的。因为他身体一直不太好,在他游学回来,满肚子学问,本来是一个青年学者,正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却遇到了接连的战乱逃亡。

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面,他先是视力不好,后来又双目失明,有好几次,本来可以请去在英国当大学教授,去牛剑等级的大学教书,但是后来因为战乱的种种原因,他没有去成。到了后来,他留在大陆,我们知道晚年日子过的十分不好,那时在中山大学,写完一部遗稿《柳如是别传》之后,就被红卫兵把他的助手什么全都赶光了,说不准他在制造毒草出来,每天在他耳朵旁边用高音喇叭轰炸他,使他精神衰退。

最后终于去世,然后陈先生的夫人唐篔,也没有几天,大概40多天也就跟着走了。这一生是非常的让人,你看了之后,你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我看那一代的这些著名学者的故事,看他们之间的情意,比如说我知道他的表弟俞大维在台湾发表了一个很有名的纪念陈先生的演讲的时候是泣不成声,每次看到这个场面,我都会觉得特别特别的难过。

但是今天我看这本书里面,当然也不乏这种场面,但是我觉得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孩子见过或者听过的一些景象,我觉得是有意思的,有趣的,我宁愿去注意这些细节,好让我心中的陈先生的一生,还稍微有一点温暖的感觉。比方说这里面提到1926年1月的时候,陈先生结束了长达十数年的国外留学生涯,从德国柏林起程回国,当时他带着表弟就俞大维先生的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这孩子身体强健,精力旺盛,爬上跳下一刻不停,对于毫无育儿经验的父亲来说,无疑是个大挑战。

船过苏伊士运河到红海,不分四季的炎热气候令幼童长满痱子,头发根处特多,父亲不得不将他剔成光头,方便清洗。小娃不肯按顿吃饭,随时闹着要吃东西,如何解决,趁船过热带地区,陈先生整株的买下香蕉,利于保鲜,放在舱内,随时摘下一只给他充饥,有点像养猴子的感觉。男孩顽皮淘气,不时出现危险动作,比如说想把手指头深入转动的电扇,那就只有加紧防范了,父亲带着这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回到家里的时候真是筋疲力尽,把他交到俞家人的手中的时候,他才如释重负。

然后,我还注意到原来我没想到,他们这一家人,跟台湾有如此深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他们的曾祖父,陈宝珍,祖父陈三立,和父亲祖孙三大人,对于甲午战争,我国战败订立不平等条约,心中总是愤懑难耐,痛惜不已,可是这里面没想到连唐筲女士一家也是跟台湾有关的。

比如说这里面说到,唐筲跟陈寅恪怎么认识的,就是1928年初春的一天,陈先生跟一个朋友聊天,说到在一个女教师的家里悬了一个横幅,署名为“南柱生”觉得很好奇,问父亲这是怎么回事儿,结果这陈寅恪很惊讶的说,这个人必定是灌阳唐景崧的孙女也。这唐景崧是谁,就是台湾在清朝的最后一个巡抚,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时候,他们说宣布台湾独立,成立共和国,要抵抗日本。

原来唐筲就是唐景崧的孙女,后来他们夫妇结婚,生下的第一个小孩,就是这个陈流求,为什么叫流求,因为琉球就是台湾的古称,后来又有一个女儿,叫陈小彭,这个彭是什么意思,就是台湾的澎湖岛,真没想到是有这样的一个关系在。后来,我们看这书里面,当然也提到了很多当然的让人伤感的事情,可是有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很有趣,就是看到一些细节。原来陈先生是非常关心时事的,很喜欢读报,而且他平常我们心中,他总是一个埋首书斋的学者,不问世事,但其实他很爱跟朋友聊时局,常常在路上一碰到,一聊就聊到忘了回家吃饭的时间。

而这里面还说道,在1942年8月末的时候,他带领全家那时候在整个逃难过程里面。有一次他又要逃难,这是父亲分析战况形势后作出的决定,父亲认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所以很快的占领了东南亚地区,但不能够速战速决。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日军惨败,从此海上优势丧失,往东南亚的海上的补给线被美军切断,日军为了打通往东南亚的路上交通道,不仅将会进攻湘贵,所以我家必须尽快离开。

这种对时局的推断,尽管后来为战势的发展所证实,但是当时并未得到周围人的普遍认同,所以他们就从桂林出发跑到成都去,可见他对形势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只不过后来他在跟他的好朋友,一生的好友他的表弟俞大维在分析该离开台湾,还是大陆的时候,两人就做了一个不同的判断。

最后我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很有意思,是1896年陈寅恪他们一家兄弟姐妹在长沙合拍的一张照片。请注意右边第一个就是陈寅恪,那时候他太小了,四岁,手上握了一个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是第一次拍照片,他怕小孩小时候样子长的差不多,大了之后,分不清哪一个是自己,所以他就握着一株桃花来做认记,正好提醒自己,将来老的时候看到,握着花的那个就是我了。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楼楚楚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