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写“短信”
2010年04月02日 10:40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内容摘要:现在大家都喜欢流行手机短信,现在Twitter或者是微博上面大家也都是一句一句话的来往,这有时候,我们一句话一句话就觉得好难写,那么不止表达思想困难,好像展现文采也难,我们且看看古人写短信是怎么样写法,这里面钟叔和先生的《笼中鸟集》收集了一大批的古人的短信,然后就按照他这几年很习惯的做法,就注释它们,解读它们。

凤凰卫视4月1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曾经流行过一阵子学人小品,什么叫学人小品?就是有一些学者甚至有一些是老先生、学术大家他也会写一些小散文、小品文,那么这些小品文流传出来结成集子,很受市场的欢迎,我记得像张中行先生,过去其实一般大众读者对他是不够了解,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大家忽然发现,然后就非常崇拜他,喜欢他的文字。

那么这些学人小品,其实在我看来是相当有特色,虽然有人垢病,学术成份不够,思想力度不深,但是我看重的是什么?反而是他们的文字,就是我发现有些老学者,不知道是年纪的关系还是过去教育背景不的关系,写起文章来,你不能够说叫做每一篇都是精心据构,但是有股特殊的气息,这股气息呢?是让你感觉到,这真是一个很好的白话文,现在就不多见了。

比如说我们看看钟叔和先生的《笼中鸟集》,这里头也能够让我们看到这种气氛,这种风范,他自己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谈美文》,美文这个词,是始创于周作人的。然后他又回到周作人的文本里面就说,周作人当时怎么主张,什么叫做美文呢?他说美文条件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只是真实、简明便好。你看看这个真实、简明和现在实行的什么魂系XX、XX之念一类漂亮华丽文章来比,的确只是个朴素的要求。但是紧接在下面,他还有一句话,周作人说,需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这就是衡量美文的最根本的标准了。

那么你想想看,这句话一点都不容易,今天我们看到堆砌辞藻的那种文字,你说叫美文,可是按照周作人这个标准就不算,为什么?因为他说来说去,可能只是陈腔滥调,并没有用到自己的文句与思想,对不对?那么说到自己的文句与思想,说到美文,有时候我们在一些很短很短的短文章,居然都能够发现美文,一句话就是一篇美文。

那么现在大家都喜欢流行手机短信,现在Twitter或者是微博上面大家也都是一句一句话的来往,这有时候,我们一句话一句话就觉得好难写,那么不止表达思想困难,好像展现文采也难,我们且看看古人写短信是怎么样写法,这里面钟叔和先生他收集了一大批的古人的短信,然后就按照他这几年很习惯的做法,就注释它们,解读它们。例如说五代十国的时候,吴越就是我们今天,我们知道定都杭州的那个吴越国的国王,有个很有名的国王,叫做钱镠。

这个钱镠有个短信,这个短信是给他老婆的,叫做与夫人书,这句话是这么写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一句话搞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看看这个路边的田头上边,花都开满了,夫人你也可以慢慢收拾回家了吧。然后钟叔和先生就说,你看看这个大王,可缓缓归矣,完全是含蓄委婉,完全用恳求、商量的口气,显示出一片好男人的温柔,前面一句陌上花开,就点明此季春光大好,提醒夫人珍重芳时,这话写的多优美。你看以前的大王跟今天的大王不一样,当然我们今天没大王。

好,然后我们再看这里面,还有一句短信,这个短信可短了,这是(沈守珍)写一篇叫做(与王献书),这句话是这样的,卉河多茵也,谢。卉河多茵也,卉就是花卉、兰花,送来的兰花开的多漂亮,真要谢谢你了,就说他这个王献书这个哥们,送了盆兰花来,他谢谢他,给人家回这么一句话,这封信只有六个字,要算是最短的了,然后钟先生就讲,开始学做文章,总是怕做不长,后来又下笔不能自修,一写便写的很长很长,其实值得写、应该写、非得写的东西,哪里会有那么多,明明一句话可以说明白,偏要说上几句、十几句,岂不是给自己和别人添麻烦吗?这也未必,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写稿算字数的,于是钟先生有个建议,以后报章杂志适合登短文章,长篇大论几千字那些不太好看,那么我们知道,大家是按字数来算稿费,他建议不如按片数来算稿费,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以后大家就会返过来从经济原则着想。

原来我写一篇三千字跟五百字差不多,那就会努力的写五百字,写着写着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就恢复到使用文言文的地步了。然后钟叔和先生这几年,没再怎么做,他以前走向世界的那一套,看看我们中国人往外看西洋的第一次的遭遇如何的事,反倒读了不少古人笔记,然后他又用笔记的方法把这些笔记再折抄一遍、解说一遍,比如说这里面说到助哭的现象,什么叫做助哭呢?就是帮忙哭,干吗要找人帮忙哭呢?就比如说家里死人了,办丧事,那么要隆重一点怎么办?请人来你家帮忙哭,这叫助哭,很多民间还有这个习俗,对不对?这里面就说到,清朝咸丰秉承年间,当时的汉军里面有一个旗人叫福格,写了部笔记叫《听雨丛谈》,里面就谈到助哭,就说当时皇上有时候会亲临一些大臣的丧事,他一看到门就哭,这个皇上,或者看到这个棺材他也哭,然后接着下来再看望大臣留下来的眷属,然后哭完了,他又祭酒,祭酒之后,他还哭,你看皇帝会这么一哭再哭吗?不一定,所以也要有专职的带哭,每次皇帝哭必有一些官员在旁边助哭,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那么但是当然也有人是出于哀切,其他人就只是出声音,你一听就分别,这人到底是真伤心还是假伤心,说起来,这是我们古来就有的一套习俗,像《周礼》里面的《丧大记》就是,古时候君、大夫、士皆有代哭者,这个代哭,也就是助哭,然后钟先生就说到,那么这个助哭,难道不怕就是好像很虚伪吗?可是刚才我们说到的那位,汉军的旗人福格,写这个笔记的作者,他就说,觉得吊客是赞成要哭的,即便是假也要哭,为什么?因为这是礼仪。

他说当时京师里面,北京城里头,吊丧的人哭是个礼貌,并不计较你是不是真哭出眼泪,那么哭还引述说,哭哀声也,有其声而已矣,哭为哀礼之文,哀者固哭,不哀者也应该跟随这个礼貌,所以下回你遇到什么事儿,看到别人哭,你得帮忙哭一下才行。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文静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