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个没有距离的新世纪,孤独就更加成为现代人类日以最严重的现象。本期读物作者蒋勋,台湾的美学艺术研究家与作家《孤独六讲》,本书指出孤独实际上与行为上或者是艺术思维有关联。
凤凰卫视3月1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吕宁思:您时常会感到孤独吗?您为何感到孤独?您如何排解孤独,最重要的是你如何思考孤独。当今世界高科技已经是人类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达到天涯海角零距离,鸿雁传书万里追寻的思念与苦恼,似乎已经成为历史。
然而恰恰相反的是,在这个没有距离的新世纪,孤独就更加成为现代人类日以最严重的现象。古语说一人向隅,举座不欢。那时候的抑郁寡欢是病态的愁苦,而今天的人们为了排解孤独是夜夜笙歌、呼朋引类。电影、电视、新媒体、网络、选秀晚会等等等等,特别是80后的年轻一代,娱乐太丰富了。
如果你愿意,绝对不会出现一刻的寂寞。然而越是如此,一旦出现孤独,在许多人的感觉中就愈加难以忍受。其实孤独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环境多么热闹,孤独永远是挥之不去的。不过真正的孤独属于人类最高档次的哲学范畴,也可以说,真正的孤独实际上与行为上或者是艺术思维有关联,我这次想介绍的这本书《孤独六讲》,就从这样的高度,讲述孤独的内涵和意义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蒋勋,台湾的美学艺术研究家与作家,这本书是由台湾的联合文学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共分为六个章节。那么编辑使用了卷一到卷六,将他们分类。卷一,情欲孤独;卷二,语言孤独;卷三,革命孤独;卷四,暴力孤独;卷五,思维孤独;卷六,伦理孤独。
蒋勋先生开宗名义的就告诉读者,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光,孤独则是饱满的。就像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孤独实际上就是人生的本质存在,并无好坏之分,就如同情欲,那是一种永远不会变的东西一样的。情欲本来就是孤独的,犹如伯拉图在2000多年前写下的寓言,说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的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找得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
在传统社会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以为已经找到了另外一半,那是因为一生当中只有一次的机会,找对、找不对都只能认了。有时候你以为我找到了,有时候你以为永远找不到,从孤独这一固有的哲学烦恼命题中,也看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例如儒家文化是不愿意谈孤独的,所谓五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关系都是在阐述一个生命生下来以后,与周边生命相对的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对伦理,所以人不能谈孤独感。感觉孤独的人在儒家文化中,表示他是不完整的。如果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那么在父子、兄弟、夫妻的关系里都不应该有孤独感。儒家文化不谈隐私,不注重个人的私密性,或者说不允许个人有私密性。
一方面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害怕孤独,我们不允许别人孤独,所以要把别人从孤独的时刻中拉出来,接受公共的检视,同时我们也害怕孤独,所以不断的被迫去宣誓,我不孤独,我不是孤独的。其实五四运动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就是对抗儒家文化,对抗群体,而中国现在作家从鲁迅、沈从文到张爱玲,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以读到对于群体主义的批判与抗争。
张爱玲就说过,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清晨五、六点钟,你起来如果不把房门打开,那就表示你是在家里做坏事。不仅仅是中国现代作家,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凡有特立独行的作家、思想家也有某些政治改革家,他们都是有孤独的傲骨。
当然,既然是孤独者,他们所遭遇的社会歧视、谩骂甚至迫害,也就不足为奇。最重的罪名莫过于大逆不道。从这本《孤独六讲》中,我个人还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萦绕于心的问题,为什么许多有过年轻时代可歌可泣的理想主义经历的优秀者。在后来,特别是当他们获得了成功,有了权利有了光环的时候,却变得那么萎缩,那么卑鄙,那么丑恶,那么腐朽。原来说到底就是他们已经从高贵的孤独者,变成了民众的首领,甚至变成了统治者,他们不再孤独了,他们成了名人,成了伟人,成了权利的拥有者。
这还不仅仅在于他们获得多少物质利益,而在于他们在精神上,不在有孤独的傲骨和高贵的气质,他们身不由己的堕落了。所以对于当年黄炎培在延安向毛泽东提问的历史新王周期律。我在本书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哲学解答。书中引用了不少我们都熟悉的故事,说明从古到今不乏赢得政权,输掉道德制高点,或者是成功者反倒堕落的例子。
比如汪精卫,这位现代中国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梦想着中国的改革,所以他有勇气去刺杀慈禧太后,刺杀满清五大臣,后来事泄被捕,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末尾两句是,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年轻的头颅就是要去革命,何必留在脖子上呢,这是何等的豪气。因为很多人欣赏他的诗,于是他被免除死刑,反而造成了悲剧性的一生。他被释放出来后,走向现实政治与他所有的梦想,所有的诗发生了矛盾。他的革命孤独也因此而破灭,于是就得出了一个有些凄楚的悲剧时代,美的结论。
至于那些在年轻的时候就孤独、高傲的牺牲的失败者,才在历史上永远的保持了道德的、人品的还有失于美的情况,比如项羽,比如谭嗣同,比如秋瑾,比如瞿秋白,还有那么多我们都已经知道的,为了理想事业而牺牲了年轻生命的人。它们并没有看到自己为之献身的中华民国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特别是秋瑾的故事,那秋风、秋雨仇杀人的决美的孤独,还有瞿秋白最后要被枪决的时候,留下的那首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一个共产党的领袖,最后写出来的绝命诗,那根本就是一个高声的句子,是一个孤独的高贵者的人生感悟。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