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表》: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元素世界
2009年07月11日 11:13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7月10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们常常容易就是把科学看成是一种非常冰冷的东西,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好像离的很远,虽然我们知道它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很多事情。

但是由于我们中国人一般的现在的这种想法呢,使得我们在书籍出版上面,明显的出现了一些的贫血,或者偏食的症状。我过去常常谴责,就是说我们中国的出版市场,或者读者呢,都很关注人文社科的东西,尤其是历史的东西。但是对于科学,科普方面的书非常不注重,尤其是大陆更是如此。

所以为什么这个礼拜,我介绍这么多书,都是台湾出版物,因为那一方面在这一点上面要比大陆平衡多了。第二我想让大家知道,其实呢,我介绍这些书籍,从炼金术开始,到了今天,都是想让大家知道,科学的事情,也可以有一个很人文的角度去贴近它,所以我们主要来讲故事。

那么今天我真的是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故事书了,这本书就叫做《周期表》他的作者叫普利摩·李维。普利摩·李维是谁呢?如果各位是《开卷八分钟》长期的老观众就知道,这个几乎是我在第一年做这个节目的几个月就曾经介绍过他的一本书,叫《灭顶与生还》他是一个意大利作家,而且也是一个化学家。他最了不起的其实还是文学上的成就,他最重要的一个生平的遭遇就是他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他的绝大部分的作品,都围绕着这段时期,所以后来他甚至还自杀,也是因为对那段时期感到愧疚。

他为什么愧疚呢?是因为他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凡是经历过那场浩劫的幸存者,都应该觉得愧疚,都应该觉得为什么是自己活下来了,应该对所有的死者,对所谓的受害者,都心怀一种歉疚感,他就是为了这种歉疚感自杀。

由此可见,我们知道他写作的东西,一定是有一个充满罪疚的内核在里面。那么这也是使得他在今天的文坛上面,仍然被人称颂,被人奉为大师的一点。

可是呢,很多人公认,他一生最了不起的作品,其实就是这本《周期表》。那么《周期表》是本什么样的书呢?这本书其实是本小说,一本故事集,或者说是半自传的散文。在这本书里面,每一个章节都是用不同的化学元素来命名,然后依据某个化学元素的启发,去写成一个故事,或者在回忆之中,去捕捉某个对化学元素的一个认识。

那么这本书因此兼具了科学普及,散文,自传,小说跟一种甚至是哲学式的沉思几个特点于一身。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普利摩·李维一生之中,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作品。那么我觉得这本书,大家如果有机会,当然自己最好能够找来看,以我所知,好像还没有大陆版,希望赶快有人把它翻译出来,或者是把它弄到出一个大陆版出来。

那么现在我想在这里讲他一个最后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写的太精彩,非常能够契合我们这个礼拜的主题,就是让我们了解到,原来你学习化学,你不要以为,它跟我们的人文观点是有冲突,或者不是相干的。相反的,它能够让我们学懂用一种很巧妙的,以前自己不知道的角度来看世界。

这个观点就来自于这本《周期表》,这本奇特的作品的最后一节。这一节讲的元素是碳,在这里面,普利摩·李维说呢,这本书是本微观历史,是个行业志,记录他的胜利、失败和痛苦,是一个事业快到走到终点的人所想讲的故事。

没错,他说的很对,这本书最巧妙的是没有出现我们之前介绍过的那些化学史上的科学英雄。讲的呢,全是那些帮农夫实验饲料,或者是帮工厂,化妆品工厂,想办法帮他们弄一些配方,生产一些化学原料的这种,很普通的日常的无名无姓的这些化学工程师。

然后呢,这里面他就提到,但是无论你是高贵,还是卑俗,每一个化学家,都应该发现,他总会有个元素对他来讲有特别的意义。就像年轻时爬过的某座山,去过的某个海滩,只有一个例外,就是碳。为什么呢?因为碳这个东西,是对某一个人都有意义的,它不专属于任何一个人,它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然后他就帮碳写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开始就说到我们的主角,就是这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跟一个钙原子结合成石灰岩的形式,埋藏在矿脉之中。有一天我们曝露出来了,然后有一个人,带着锄头来。他就说,我们要向锄头致敬,它仍是千年以来人与元素对话的最佳中介,这个人一锄子把这个石灰岩敲下来,送到石灰窑,改变它的命运。

这个碳原子,一直被烤到和碳分离。然后呢,这个碳原子,仍然和它以前三个氧伴侣中的两个连接着,就是二氧化碳。从烟囱飘到空中,原来宁静的日子,变成了风暴。它随风飘浮,上天下地,曾经有老鹰把它吸入肺中,没进到血液,又排了出来。它一会儿海上,一会儿云端,在森林沙漠冰原飘浮了八年,最后它被俘虏了,进入了有机的世界,也就是说,被进入了一个植物的世界。

而这一年,我们的小说家,我们的化学家,把它定位为是1848年。我们待会就会知道,为什么是1848年。然后他说呢,1848年,我们这个主角,碳原子,它在一个植物里面,慢慢变成叶绿素,它变成一个有机的世界的一部分。它进入了叶子,和一些氧,和氮原子做了无数次无效的碰撞,碰上了一个巨大复杂的分子,而被活化了。那个大分子从天上,收到一束阳光,这就是所谓的光合作用。然后这时候,碳变成了一个神的化身,它以气体,他就说到这个碳,在地球上,在我们身边,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多么重要,碳是生命之源。但是它在空气中只占了万分之三,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

然后这个时候,它在植物里面,成为葡萄糖分子的一部分。然后这就是一个葡萄树,这个葡萄树的果汁酿成了酒,酒的归宿就是人类的肠子。葡萄糖的命运就是氧化,然后这个碳,就在我们的一个某个喝酒的人身上,然后呢,喝着喝着喝着,然后进入他身体,在他跑步,在他运动的时候,又重新排了出去,又形成二氧化碳。然后这时候我们这个碳原子,就在大气之中,游荡了200年。

为什么是200年,这恰好是每个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停留的一个周期。环绕地球飞越了三圈之后,直到了1960年,又重新回到大地,回到植物,被牛吃掉成为牛奶。然后我们的小说的主角,普利摩·李维这个作者说,它在牛奶被我喝下去,然后在我身体被活化进入我的大脑,使得我写下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句号。

这是一个碳的故事,你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原子总是存在,元素总是存在。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