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八分钟:圆明园是清帝国的一个缩影
2007年06月18日 09:36 】 【打印共有评论0

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美国非常有名的中国史权威石景迁教授在他的名著《追寻现代中国》里面说到,乾隆皇帝找了一帮耶稣会的会士,为他在一个湖滨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优美的雄伟的夏宫,这座夏宫就叫做圆明园。

这些关于圆明园的说法很符合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它给我们的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大水法,那些欧式建筑物,那些喷泉,过去我们还常说,圆明园是世界宫殿博览会或世界建筑博览会。那么我们说它是欧式建筑,其实说是完全错了。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汪荣祖的《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作者是出生于上海,长于台湾的一个学者,这本书在英文出版时就得到很多的好评,最近分别翻译成繁体字版和简体字版。

这本书一开始就指出了石景迁的错误。首先当年下令兴建圆明园的当然不是乾隆,而是康熙。第二,这个乾隆的确找了一帮欧洲的传教士,去帮他设计跟建造这个欧式的建筑群,但那并不是圆明园的全部,只占了圆明园很少的一部分。第三,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圆明园不是“夏宫”。从康熙一直到末代,被焚毁为止,总共有五朝的皇帝,几乎是常年居住在圆明园,跟他们住在故宫、紫禁城的日子比起来呢,说不定还要加起来还要更长一点。

 所以我们就要搞清楚,圆明园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或者后来的人对圆明园那么的神往。其中的原因是,其实它是另一个宫殿,它是另一个故宫,它是另一个紫禁城。

为了要让这个圆明园除了是游山玩水,逸乐场所之外呢,它也要让大家能够,让皇帝能够在那儿办政事,所以它有些很正式的建筑群,比如说这张图,里面显示出来是正大光明殿,这个正大光明殿基本上是完全按照故宫里面的太和殿的建筑来兴建的。这是一个皇帝呢,举行早朝,甚至在这边办殿试,就是选进士的地方。皇帝除了在这边举行早朝之外,他自己也要平常办公啊,就有这么一个殿,叫勤政殿。勤政殿跟故宫里头那个乾清宫作用差不多。就是皇帝在里面审批奏章,批阅奏折,然后办公事的这么一个地方。那么雍正呢,就生怕自己呢,在这么好的一个风景底下呢,就耽于娱乐,忘了勤政。所以它在这里面的屏风上面有一个牌匾,自己写的,“无逸”两个字。逸乐的“逸”。

那为什么皇帝不干脆留在故宫办公呢?故宫方方正正,故宫这个格局是完全按照传统礼教的思维兴建的。所以太方正严整,那么住起来,其实不是很人性化。相比之下,圆明园这么漂亮壮阔的园林,要幽远有幽远,要细致有细致。在这种地方生活居住那当然很爽了,那皇帝就来这儿住,住了下来呢,就是自然要在这儿办公了。

圆明园还不止是帝国的中枢,而且呢,是帝国的模型。我们要注意一下,看看这张图,圆明园有这么一个地方叫九州清晏。就是希望把整个四海之内的帝国浓缩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仿佛皇帝在圆明园里面就能够看到他统治底下的整个王国的一个模型就在这里了。除了要想办法把中国各地的名山好水都汇集到这边之外呢,更妙的是他们连一些传说中的仙境也不放过,比方说像乾隆王在圆明园里面很喜欢一个景叫方湖胜境,名义上是模仿三潭映月,但事实上乾隆认为完全有必要创造连秦始皇都没办法在海外寻求得到的人间仙境。因此我们可以说,圆明园等于是整个清朝帝国的中枢,勤政中枢,它是整个清帝国的模型。它是整个中国传统以来的,所有的乌托邦的幻想,理想的结晶体,就是集合在圆明园里面了。

圆明园里面有田地,有人养桑,种桑树,养蚕。有人搞纺织,还有染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表演给皇帝看。而这些农夫呢,还得很认真地辛勤的耕种,为什么这皇帝即使住在这么一个充分逸乐情调的地方。他也要觉得他不能脱离百姓生活。

皇帝住这儿爽,百姓大臣可苦了,从北京城区到圆明园上早朝,当年没有汽车啊,如果要赶得上早朝,往往是半夜就要起床。这雍正爱民哪,也爱臣哪,就准许以后天气冷,那些年纪大的老臣们你就不用来了。

这样说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圆明园毁于英法盟军之火,后来再遭到八国联军的劫掠之后,有那么多人觉得如此痛心。不只是皇帝觉得痛心,而且是整个国家都觉得痛心,无论任何一个政治立场,到了整个现代上面,圆明园就成了一个民族耻辱的象征,这就是因为圆明园它不只是一座园林,它简直就是整个一个清朝帝国的一个缩影。你想想看,如果英国打败仗,给人劫掠焚烧它的白金汉宫,他们能觉得不耻辱吗?

点击进入节目表查看节目播出时间

点击进入凤凰卫视频道查看更多节目详情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