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八分钟: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2007年05月14日 11:29 】 【打印共有评论0

梁文道推荐书:《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是王小波杂文的精编,同时收录了他与爱人李银河恋爱时期的部分情书。作家祝勇先生说:王小波的杂文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命运,自然少不了尴尬与苦涩,所以读王小波杂文,是不能笑笑就了事的。他的幽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幽黑的洞口,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入其中,就全看我们个人的兴趣了。 王小波的幽默,点到为止,却是一枚余味无穷的橄榄,常嚼常新。 

内容简介

这本杂文随笔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家,民族主义等问题;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涉及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涉及性问题,生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问题等;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文体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作家简介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为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出版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一个严肃作家在死后两年时间里,如此地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它所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的人们深深地喜爱着。

梁文道:昨天说过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但是王小波真正发挥他最大影响力的地方,还是他写的杂文。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杂文对当代的中国的年轻人来讲,几乎比得上过去的鲁迅。那么到底他的杂文写的有多好,他的杂文又表达出一个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想法呢?我们就需要好好去看一看他的杂文集了。但是,说到王小波的文集,他的杂文作品的收集,却有点尴尬。为什么呢?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集子跟另一个集子是有重复。但最奇怪的是,有很多版本里面是同一篇文章,题目不同了。

据说最近新出的全集版是不错的,但是我看后,还是有点遗憾。里面每一篇文章原来的出处在哪里,似乎看不清楚,好象也没列明出来,很难确认哪一篇文章的题目到底是不是对的,里面的字是不是原始的,经过检验的等等,没办法核实。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是可以从阅读王小波的杂文里面得到很大的思维乐趣。

今天给大家介绍《理想国与哲人王》这本书,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王小波作品系列的其中一本。这本集子里收集了很多王小波最有名的文章,比如其中一篇文章叫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篇文章非常有,很多人都觉得很好看。但我觉得它倒不是说出了什么很特别的道理,但是王小波特别强调自由主义的精神。这种自由主义的精神,也是后来为什么很多人把王小波归类在自由主义者的行列里面的原因。

这种精神讲的是什么?说的与其做一个跟所有人想法一样的,千人一面的一个所谓的人,倒不如做一个生活不被人设置,不被人摆布,坚持自己一套的一只猪。那么这种所谓坚持自己一套,不要跟别人一样,这种想法是来自什么地方呢?

再看他另外一篇有名的文章,就是《思维的乐趣》。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自己当年在“文革”插队的时候非常苦闷。比如说看戏,来来去去看八部经典样板戏。再经典,也看得让人闷得发慌。他说当时管着他们这帮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军人代表,其实各个都是好人。但对他们来讲,所谓思维的乐趣,就是早晚背诵毛泽东思想,然后脑子里面什么东西都不想,对王小波来讲,这种生活实在是太苦闷,太难受了。所以他得出一个结论,人不能只求善良,而且还要思维上面是要自由的。如果让他选择,你想当一个好人,还是想当一个有自由思维的人?他宁愿选择后者。

现在很多人对自由主义有一个误会,我们常常在网上,论坛上面有人就说,这人自由主义者,这些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原始的自由主义,在道德上面主张是这样的。就是说,这个世界面,有很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多种不同的理想的人生境界。对你来讲,可能信仰一个宗教,根据这个宗教的指引,上到你们宗教所说的天堂是你最理想的人生境界。对我来讲,说不定每天酒池肉林,这就是我人生的理想境界。

自由主义的精髓就在于,你没有权利把你的那一套理想人生境界加到我的身上,我也不能强逼你跟我一起去过酒池肉林般的生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人掌握真理,没有任何人能够把握这个世界上面哪一套理想的人生境界才是完美的,才是绝对真实的。所以,我们应该开放,让各种各样的人有自由的思考能力,让各种各样的理想的人生境界是共存的,而且是彼此宽容的,这时候我们就能够彼此参考。

看一下你信的宗教的教义,我发现,还挺有说服力,说不定我放弃我原来想法。也可能是你放弃你原来想法,投向我这边,对不对?那么这个就是自由主义的一个精髓,也能够贯穿在王小波一切的杂文里面。

王小波这本文集里,我最喜欢的是《沉默的大多数》。那么《沉默的大多数》讲的是很多人批评中国人,说中国人老是沉默不说话,但是王小波以自己亲身体会,他说沉默不可怕,有时候说话才可怕。他说有时候我们是被逼听很多话,也被逼说很多话。什么叫被逼听很多话呢?比如说他举个例子。他说他小时候,那时候正在大炼钢。大炼钢的时候呢,他就看到,炼出来的钢是一团团火红的黏在一起的锅片子,看起来像牛屎的样子。有个手持钢杆的叔叔说,这就是钢。那一年我只有6岁,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一听到钢铁这词,我就想到牛屎。后来呢,我又从那些话里面还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30万斤粮,然后我们就饿得要死。他就说了,总而言之,我从小就对讲出来的话不大相信,偏偏这些话小时候是高音麦克风,天天在我耳边响来响去。

至于有什么话是被逼说的呢?常常很多人要被迫说话,如果我说我多年来保持沉默,你可能不信,这说明你是个过来人,你不信我未在会议上表过态,也没写过批判稿,这种怀疑是对的。因为我不能证明自己是哑巴,也不能证明自己不会写字,所以这两件事我都是干过的。但是照我的标准,那不叫说话,那是在上一种说话的捐税。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民族,经历过太多被迫要听很多话的年代,也经历过被迫要说很多话的年代。但是那些被迫听的话,它的真实性比不上自己真实在饿着的肚子,而那些被迫要说的话呢,它的真实性也只不过是一种,好象必须要交的税一样,谁爱交税?都不爱交税。但是你能不交吗?不能不交。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张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