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独家稿件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邱震海:这个星期花了四天的时间跟大家分别讲了,崛起期的德国和崛起期的日本,他们的民众当时的心态整个的裂变和蜕变、以及发展的过程。
谈完了人家的崛起过程之后,让我们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自己的祖国中国,看看我们,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同胞,中国人。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的祖国,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同胞。但是反过来说,我也要说,没有人比我们更不了解我们的祖国,没有人比我们更不了解我们自己,更不了解我们的同胞,原因就在于,往往是雾里看花,我们对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看不明白。
《中国人的精神》
既然,我们自己对自己也看不明白,那么来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看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同胞的。向大家介绍一本书,叫《中国人的精神》,作者是辜鸿铭先生。辜鸿铭也许有人对他很熟,也许有人对他很陌生,那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他1857年出生,1928年去世。这个年代,1857年正好是中国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西方奴役、以及衰败的一个时期。
非常遗憾的是,辜鸿铭先生就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但是辜鸿铭先生又是一个,迄今为止在中国,可以说为数不多的学贯中西的人物,他精通包括英、德、日、法在内的十几种的外国的语言,他对自己中国的文化,又看的非常的清楚。
他一方面能够用英文,长达几个小时的跟外国人进行辩驳,当时的中国,中国人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西方,但是他又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辛亥革命之后,大家都已经把辫子剪掉了之后,只有我们的辜鸿铭先生,还留着他那长长的辫子,以至于当时被许多新兴的革命者称为是“老古董”。
但是把这些偏见、把这些逸闻放在一边,让我们看看当时的辜鸿铭先生,是怎么用他娴熟的英文、法文、德文来告诉西方人,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样子的,可谓用心良苦。
比如,很简单,辜鸿铭先生这个书是用英文写的,后来翻译成中文。里面说,中国人有三个最主要的精神,一个叫deep,一个叫broad,一个叫simple,翻译成中文,一个叫深沉,一个叫博大,第三个simple,不是简单,而是淳朴。
说深沉、博大和淳朴,这是中国人的三大精神。他甚至说,如果研究中国的文明,美国人将变的深沉起来,我们知道美国人都很浅薄;英国人将变的博大起来,我们知道英国人都很吝啬;德国人将变的淳朴起来,我们知道德国人太理性,而不感性。
所以,他说中国人的这个三大特征,一个叫深沉,一个叫博大,一个叫淳朴,尤其是淳朴二字,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可圈可点,但是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唏嘘。
让我稍微扯远一点,我们知道在欧洲,有人把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意大利人的民族性格放在一起进行过比较,说意大利人非常可爱,德国人非常的不可爱,但是德国人非常的理性,于是它成功了,意大利人非常的不理性,于是它相当程度上,它的经济,它的文明是非常落后的。于是在欧洲有一句谚语,叫“德国人喜欢意大利人,但是不尊敬他们,意大利人尊敬德国人,但是不喜欢他们。”
这中间的一种恩怨情仇,让我们看的非常清楚。但是当我们现在把眼光从欧洲拉回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我们说中国人淳朴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优点,另一方面,这种优点背后,或者这个优点的反面,不正是某种缺点吗?
再告诉你另外一个意思,从辜鸿铭先生的时代到现在,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的西方人,到日本和到中国之后,他们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感受:到了日本,他们一开始去的时候会非常喜欢这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秩序井然,人彬彬有礼,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他会非常的不喜欢这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冷冰冰,因为这个国家人缺乏一定的感性,缺乏一定的爱心。而许多西方人刚来中国的时候,觉得非常的不喜欢中国,因为中国乱七八糟,中国的厕所是臭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他们会觉得离不开中国,因为中国人淳朴,让他们感到一种内心的感动。
所以,辜鸿铭先生就用他娴熟的英文告诉西方人,他说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就是赤子之心,以及成年人的智慧。他说,中国人,许许多多包括你我在内的中国人,都是像孩童一样,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抽象的哲学,毫无兴趣可言,因为心灵与情感,是中国人的长处。
而在西方人最擅长的理性哲学领域里面,中国人却是一无所能。他说,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生活,中国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民族,正是由于同情的力量,才给了真正的中国人以同情感和人类的智慧。他也说,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般的生活,以至于他们在生活方式的许许多多方面,他们是那样的简单和淳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然这是辜鸿铭先生一百多年之前描绘中国人的精神。我们知道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发生了两场革命,辛亥革命,尤其是后面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两场革命,中国人流了许多的血。中国人到两场革命之后,才重新站到了一个改革的起点上,而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想过改革。
当然这个是扯远了,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一百年当中,中国人的某些外延的东西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已经不再类似于一百多年前辜鸿铭先生描写的中国人的精神。但是中国人某些内在的东西,比如说我们非常感性,比如说我们不太理性,比如说我们非常的淳朴,但是淳朴的背后也就是比较简单,我们不擅于抽象的思维,我们不擅于梳理自己的感情,我们不擅于切入问题的内核,抓到问题的核心。
所有的这些,其实我觉得,就像我们经过两场革命重新站回到当年改革、民主宪政的起点上一样,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人许多外在的东西变了,但是我们的淳朴,我们的感性,我们那种非常可爱,但同时也是非常淳朴、非常简单的那些东西,似乎跟一百多年前辜鸿铭先生生活的时代相比,没有太大的分别。
所以刚才我说,这是一种让人可圈可点,也是让人非常唏嘘的一种现象。辜鸿铭先生当年说,他说在中国人的心灵当中,文明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心灵与头脑的冲突。我想今天我们依然如此,当我们有那么多的年轻人,老年人,为了某一个复杂的事物,而把它简单化,我们产生愤青的情绪的时候,你没发现,我们的心灵在发生作用,我们的头脑没有在发生作用。
所以有一天我非常希望,如果说我们的心灵和头脑能够发生冲突,如果我们的头脑能够强过我们的心灵,那真是我们民族真正崛起的一天,真正理性的一天。等到那个时候,也许我们真的是可以说,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开卷八分钟》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 — 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2:50—03:00,11:30—11:4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