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龙斌忍痛让“一生的幕僚”辞职 选战雪上加霜
2010年09月15日 09:57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人暴富新旧冲击成社会矛盾源头

张欣:他们的环境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为中国已经不再是30年前的中国了,那么他们没有这个吃苦的机会,但是我觉得呢在一个不吃苦的环境里,依然可以培养出有生活目的的人,有价值观的人。一个10岁,一个12岁。

记者:他们知道你以前是女工吗?

张欣:知道,都知道。

记者:然后说什么?

再富也要穷孩子张欣拒绝富二代

张欣: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喔知道,知道了,妈妈,知道了,讲过这个故事了。担心他们没有毅力,毅力会没有那么强,但是他们不会变成被宠坏了的富二代,这个我有信心,他们不会,没有给这个机会。

解说:事实上中国人暴富的怪象,也一度让张欣迷失,直到她开始做慈善,获邀参加巴菲特和盖茨号召的“中国慈善晚宴”,但受西方教育的张欣,早有捐身家的想法。

张欣:我一直跟潘先生我们两个人商量,就是说我们怎么对待我们这个孩子,和我们自己的事业,中国的,你看海外的中国人,台湾就非常多的这个,就是已经常见的就是说老子创了一番事业,那儿子一定要来继承这个事业,那么儿子不管做得好不好,都一定要上来做的。所以我们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记住两个东西,一个就是说千万别让我们的孩子到我们这个公司来工作。另一个就是说该退休的时候,一定要赶快退休,千万不要挡年轻人的道,这才不辜负我们创造的这番事业。

张欣人生再转身早早退休做慈善

解说:事业不传子55岁要“裸退”做慈善,这或许颠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做为新富阶级的张欣,要以身体做则。

张欣:为什么我和翻石屹我们都特别注重写这个微博呢,以前我们都要接受媒体采访。

做慈善写微博扭转社会仇富心态

张欣:媒体回去之后剪一剪切一切,他用你一句不用你一句,都是不真实的。

记者:都被误解。

张欣:被误解,现在我们自己的微博,大家可以亲眼看到,到底这些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你每一天在写嘛,你是坏人你也不可能包装这么好,你总有一天是要露馅的。

解说:看张欣的微博会发现,除了经济、房产的硬话题,她还跟网友交流教育和信仰,在70万个网上粉丝面前,张欣更像个传教士。如今楼盘、财富和销售数字已经不是她生活的全部。现在的张欣,只对一些东西感兴趣,慈善、孩子和贫困地区学校的厕所,用行动扭转中国社会“仇富”的心态。

陈文茜:张欣的故事,就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她原来是一个女工,后来变成了身价百亿的女性CEO,那么这个故事,在中国大陆很多人知悉,在西方叹为观止,在台湾也是如此。然而难得的是,我这次专访她,看到她的直率,她很少接受华文媒体访问,因为她太直率了,有的时候,她觉得她说话会得罪人。在访问她,她觉得从文革那一辈长大的人,她说中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很能吃苦,根本不怕吃苦,谈得特别好。

出生成长在文革注定命运的曲折

解说:张欣出生在“文革”前一年,5岁父母离异,弟弟跟了父亲,她跟了母亲,命运开始曲折。

张欣:我觉得中国人到今天为止,就是最大的财富就是因为我们吃苦。

解说: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张欣光小学就转了七八次,到处走的一大好处就是锻炼她的适应能力,到哪儿都感到熟悉。

香港女工生活流水线上的枯燥童年

解说:14岁那年,初中毕业,独自一人跑到香港找妈,一个星期后,成了打工妹。

张欣:那时候的香港,像这样的大高楼,一层就是一个工厂,一个工厂可能是这个制衣只是做领子,下一个工厂是做拉链,再一下个工厂就是做袖子,在最后一个把它们都弄在一起。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剪线头,每天晚上这么、这么多,一大山一样的衣服来了以后,一点一点的剪,所以我很知道那个流水线上那个女工的心态,因为确实我记得,每天一样、一样的动作的时候呢,时间就是老不走,从早上到晚上,你知道你是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但是这个时间就是慢,慢的不得了。

解说:女工,变成机器运转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低水平的竞争。一种强烈的欲望在张欣的脑海里,日复一日的升腾,她意识到必须离开这个鬼地方。

张欣:当时我在工厂的时候也是,就是寻找的就是出路,要离开这个环境,这苦我们都吃得多喔,但怎么能离开这个环境,离开就是好了,就好像就重生了一样,这种喔。

留学英国好比到了另一个星球

张欣:所以几年之后,等我终于离开香港到英国去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个感觉,就是我终于逃离了以前的这种生活了。

解说:1985年一个不满20岁的女孩,带上攒下的3000英镑,还有一只箱子、一口锅,初到异国,好比到了另外一个星球。

张欣:胆子你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不缺乏的,因为我们经过文化大革命,还跑过那么多地方,受过很多苦,胆子都是有的。

张欣半工半读学英文兼卖鱼薯条

解说:到了英国张欣先上语言学校,和一般穷留学生一样,打工赚生活费。

张欣:到了之后也需要工作,英国人很喜欢吃鱼薯条,叫fislandchips,fislandchips店,每一个英国的highstreet(商业区),都有一个fislandchips,去了以后呢,我只会讲简单的英语,所以他们就叫我去卖这个鱼薯条。每到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三个晚上我就去卖,人家排了长队就会来问,你要问人家要盐,还是要vinegar还是要醋,saltandvinegar就要会讲这一句话就可以了,我就老问,saltandvinegar(盐还是醋)人家说saltorvinegar(盐或者是醋)要他多讲了我就听不懂了,因为我只听得懂盐和醋。然后给他包好就赶快拿走,然后这个店,这是中国人夫妇开的店,他就很会做这个鱼薯条,很受欢迎,为什么呢?他加一点味精,因为外国人不懂,他就是比别人好吃,他的店排队很长。但是也有卖不出去的时候,所以我呢,就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工作完了之后,再包一大包的鱼薯条,回到宿舍去,再吃一个星期,所以我现在闻到鱼薯条,我就想作呕,不想再吃这个东西。

进入剑桥攻读硕士女工华华丽变身

解说:张欣一周能挣50英镑,暑期她还跑到伦敦银行打工,做临时秘书,也不用交税,够她一年学费,还能到欧洲到处玩,但等到张欣进入到剑桥攻读硕士才算真的确立了自己的经济地位。拿到硕士后,张欣进入了巴林银行,在香港分行研究中国民营化问题。

进入华尔街投行冲击张欣的价值观

解说:后来到了华尔街的高盛,这里集中工资最高的一流人才,但张欣却发现,这里也是人生最丑陋的地方。

张欣:我在华尔街那几年是,不是非常愉快的,我总是觉得这个地方的所有的价值观念和我一直想像的是不一样的。我总觉得我还是要参与到一个大的社会变迁,这种东西上去,而那时候的中国就是改革开放嘛,你想是90年代初期的时候。

割舍不掉的中国情结张欣渴望回大陆

张欣:所以我那时候一门心思,就是要回国。

解说:1994年,带着割舍不掉的中国情结,回到大陆,也在这一年,改变张欣的人生。

潘石屹的“救赎”张欣一圆归国梦

张欣:华尔街的那个呢,都是要赚大钱啦,要当partner(合作伙伴)和我当时的精神状态,不行,没有办法不匹配,所以当时就,我有一个机会遇到潘石屹,终于觉得可以回到中国来了。

解说:张欣以投资银行家的身份,到中国寻求合作机会,也认识现在的先生,号称“万通六君子”之一的潘石屹。

初次遇潘石屹张欣直喊土到不行

张欣:当时他很土啊,我见到他的时候,潘石屹你知道是穿一个紫色的西服,那个花花的领带,人瘦小的不得了,戴一个眼镜大到这个地方,全部框在这个上,然后我就,土是非常土的,看样子是很土的。

志同道合碰撞出一见钟情潘张譜出乐曲

解说:一个海归派,一个甘肃出来的穷小子,怎么样都想不到会搭上线的两人,却是一拍即合。

张欣:我觉得这些人很有原创性,很original,因为我看他们的东西,有那么强烈的理想,他们在看到的,他是一个,有一个社会眼光来看待,有一个历史眼光来看待,中国这一段经历的,所以我当时就觉得了不起这些人,这个吸引力就是从那开始。已经对这表面的土不土,都不要紧了,都已经盖过去了。

张欣闪电结婚和潘石屹共创SOHO中国神话

解说:潘石屹认识张欣的第4天就求婚,或许像她只身到香港,到英国一样的赌注,过惯苦日子的张欣,也竟然就嫁了,大时代变迁下的闪电结婚,16年来他们恩爱,并一起创造了SOHO中国的神话。

陈文茜:而我播出整个张欣的访问,在台湾的电视界引起了一番的轰动,不只是她的故事,还包括她谈话里头所显示出来的自信,以及55岁愿意割舍一切的态度。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敬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