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评马谢首场辩论会:口才言语需有人格和良心
2008年02月28日 08:27 中新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新网2月25日电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首次公民提问电视辩论会24日登场,辩论的结果又如何?台湾《联合报》文章提出疑问说,“难道只靠一张嘴就能当选?”;《中国时报》的文章则是如此评价:一场打了半场好球的政见辩论会。

吕秀莲曾说:“当年我们(扁吕)只靠一张嘴就当选!”台湾联合报25日刊登社论说,八年来台湾政坛的最大灾难或许就是“政治语言的失信失效”。人民不再相信政治人物说的话,政治人物说的话也不再有效用。

文章说,有许多人一见到特定政治人物在电视上说话就立刻转台,即知这种“政治语言的失信失效”已是多么严重。

文章指出,马谢同台辩论与其说是临场“口才机锋”的竞赛,不如说是二人“人格形象”的比赛。毕竟马谢二人皆有近三十年的政治知名度,民众对他们的总体人格已有深刻的认识与比较。人民不会只听马谢“说了什么”,而会进一步思考他们说的“可不可信”与“有没有效”;当然很少人会认为候选人“只靠一张嘴就能当选”,但也许会有很多人在候选人的言谈风格中“察言观色”,而认定谁比较“不适合”出任。

准此以论,辩论会首度采用的“公民提问”制意外地将马谢二人“人格特质”的对比凸显出来。

文章说,吕秀莲的话未来在台湾政坛可能成为绝响。毕竟,台湾人民经过数十年来的政治历练,已知“口才”需有“人格”背书,“言语”需有“良心”支持;买空卖空不免被看穿识破,言词机锋亦可能被认为不堪信任。台湾人民听过“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却是徒托空言;也听过“有梦最美,希望相随”,亦是黄粱一梦。“口才”不再是政治人物的利器,“人格”才是选民应当留意的主题。这场辩论,马谢的胜负得失与一般原先预料相违。谢长廷未必能因口才好而当选,何况,令人意外的是,昨天的表现竟然显得他的口才似乎也没有那么好!

台湾《中国时报》25日刊发社论《一场打了半场好球的政见辩论会》指出,严格的说,首场政见辩论会,其实完全可以将其拆成为两个时空、性质截然不同的事件。第一阶段的“公民提问”可说是道地道地的政见发表会,而第二阶段的交叉诘问与最终结辩则是大家所较熟悉的政治辩论会。第一阶段是马英九经营的战场,也看得出来他确是有备而来,第二阶段当然就转成是谢长廷期待的战场,而他打马的机锋与力道也确实获得展现。

该文说,辩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正就是从提问到交叉诘问阶段间的过渡。提问的最后一题,候选人都被要求指出对手的三个优点,一时之间会场氛围也变得颇为轻松。但这种氛围并没维持多久,在进入交叉诘问阶段后,彷佛立即打成原形,双方都选择在负面议题上打转,也在交锋中现出了火气,先前理性辩论好似全没发生一般,所有令人重复到生厌的政治口水,全都搬出炉了。两人的交叉诘问,竟然都舍弃了政策问题的追问,不约而同绕着对手过去的人格与政治责任上做文章。

文章指出,换言之,若没有“公民提问”的这个设计,我们可能根本没机会在这场政见辩论会中,听到马谢两人在经济政策、教育政策、大陆政策、财政政策与文化政策等的对比与异同。

但也因为这样,我们还是觉得双方在政策论述上的时间实在太短,没有机会进行更实质的政策对话。但很可惜受限于时间,双方在许多课题上的交代,都只能是浅尝即止,失去了让公众进一步检视他们政策蓝图的机会。因而,我们认为既然“公民提问”设计可以有效敦促候选人交代他们的实质政见,那么在未来政见辩论的设计上,何妨再强化这个部分,让相关问题的焦点更集中一点,也好让所有的候选人,能够不躲闪的交代其治台蓝图究竟是什么。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赵佶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