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2009年十大非小说类好书
2010年01月15日 13:36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二零零九年是中共建政一甲子,也是中越之战三十周年。由于历史的发酵,这一年成为反思中华民族命运的主题周年。全球中文作家虽置身不同境遇,却声应气求,打开一个个记忆的黑盒子,写下大量呕心沥血、深具原创性的作品,涵盖四九年国共内战、新中国诞生、七九年中越之战等一系列全球华人难以忘怀的重大事件,也对很多敏感话题作出反思。因历史经过沉淀,进而发现历史的智慧,成为《亚洲周刊》这一年十大好书重要主题,也与当下和未来产生微妙互动。本期《凤凰资讯榜》图书榜将为观众介绍其中五本,以下为书籍介绍:

中央乐团史(1956-1996)

作者:周光蓁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中央乐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建设之时,下设有合唱队、交响乐队、独唱独奏小组(八十年代改建为室内乐队),以及一个由全职作曲家组成的创作组。原意是让乐团一方面演奏演唱西洋古典作品,亦同时排演由作曲家们创作或改编管弦、合唱作品。

中央乐团有过极为辉煌的一页,但也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经历了种种风浪。他们曾出访欧美载誉而归,与世界一流指挥卡拉扬、小泽征尔、斯维特兰诺夫,及独奏巨擘奥依斯拉赫、史顿、曼纽轩等合作,并为数以百万计的工农兵演出。但身处京畿政治暴风眼又使乐团面对连绵不绝的政治及意识形态论争。乐团涉及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从1956年“百花齐放”首演莫扎特一刻开始,历尽“反右”、“大跃进”、“文革”、中美建交、改革开放出国潮、艺团改革等。虽然受过血与火的洗礼,但乐团生命力顽强,一次又一次保住垂危的乐团,还创造条件演出中外古典管弦作品,一直到1996年乐团进行改革、更名、解散为止。中央乐团最终因市场经济下的改革浪潮而终结,令人唏嘘不已!

本书引用了大量的乐师回忆以及文件互相佐证,有如口述历史。五个附录更是把此中华第一国家交响乐团的历年演出、录音,以及外国乐团到访的资料,巨细无遗地展示出来。随书附送的CD录有22段历史性录音,包括李德伦指挥的《罗忠熔:庆祝十三陵水库落成序曲》、小泽征尔指挥的《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叶咏诗指挥的《穆索斯基:图画展览会》等等,殊为珍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