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岗趁党中央有分歧欲取代周恩来和刘少奇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快速完成,使得当时在一线主持全面工作的三号人物刘少奇忧心忡忡,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以及建国后的一系列政策上,共和国的两位当家人,毛泽东和刘少奇有不少的分歧,这

解说:高岗和刘少奇的分歧始于建国前后,早在1948年,东北大部分农村就完成了土改,到1949年底,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上升,其中有上升户添车买马雇长工,买进或租进土地,同时也有些农户因缺少劳动力或疾病灾害,生活水平下降。

有的出卖或出租土地,或借粮借款当帮工,有些共产党员开始雇工,当时高岗的东北局做出决定,对共产党员和普通农民应区别对待,共产党员不允许有剥削行为,要带头走集体致富之路,对坚持剥削的党员,应劝其退党,情节严重的要开除党籍。

叶扬兵:刘少奇对这个看法很不同,刘少奇他有两个认识,一个,他想你现在让党员干部不能雇工,非要搞互助合作,其他人不敢雇工啊,你党员干部雇工了,其他人就雇不起来,人家有顾虑,他这个担心有没有道理啊,很有道理。

刘少奇还有另外一个想法呢,我们这些互助组,是在破产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个没用的,苏联有共耕社,共耕社只是不起作用的。

高岗欲拉周恩来下马

解说:高岗,饶漱石还想把另外一个人拉下马,那就是总理周恩来,对农业、工商业及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得来说周恩来与刘少奇的看法相近,周恩来反复讲,生产发展和其他一切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放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之上,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的倾向,急躁冒进的结果并不能帮助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只能招致损失。

宋连生:他就觉得是变动太快,发展太快,他还是希望能够稳定,能够稳步发展,原来预定嘛,就是十五年时间,大概三个五年计划时间来完成,那么要按照那样的一个设想的话,那当然那就需要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地来做。

解说:对毛泽东,周恩来开始感到思想上跟不上,似乎也产生了一点陌生感,对周恩来,毛泽东也很难理解,人民群众已经产生了热火朝天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恩来同志何以不去促使这种热情进一步高涨,反而给予降温。

所以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工作也是不满意的,察觉到毛泽东对刘少奇、周恩来的不满,高岗认为自己有希望,就私底下做了很多工作,与各大区领导人进行工作。

宋连生:他自己是东北,东北的一把手,饶漱石呢在这个时候有点算错账,认为他可以,他真是将来有可能出来主持工作,饶漱石比较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他就有两个大区了。

然后呢,中南,中南他到杭州去干吗去呢,到杭州就是和中南局的书记林彪来加深感情。

因为他们原本就在东北一起共事,在那个地方,另外一个西北的呢是彭德怀,他和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期间,曾经这个很紧密地合作,合作得很好,原来在西北的时候,当然最主要的是抗美援朝这个事情,所以彭德怀说是也支持他。

叶扬兵:中央政府成立是以华北政府为基础的,华北政府那些许多干部,又是以平津地下党白区工作的人为核心的,所以这些人在党内占据了很大的份量,军队的人相对来讲,在政府这一块相对来讲是边缘化了一点,这个是毛强烈支持下才能这样做的,这样做客观上来讲的话,军队势力是有一些不满的,军人对这一块他是有自己看法的,那么高岗恰恰把这个弦,把这个白区的和军队这两块势力的弦给拨了一下,这一拨的话反弹蛮大的。

解说:想取代刘少奇周恩来的高岗,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雷区,引起了毛泽东的顾忌和愤怒。

宋连生:西南当时是邓小平,在这个地方呢,他碰了钉子,邓小平和陈云都把这个事情给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就是刚才说毛泽对最反感这个事情,就是有人在背后里边搞这种非组织活动,拉山头,搞这样的工作。

后来陈云也在一次会上就讲嘛,说我这个样子做,高岗同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但是呢不讲义气,但是这个义气呢,是哥老会的义气,是帮派义气,我们是讲共产党的义气,共产党的朋友。

陈晓楠:根据《1951年—1955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讲话摘要》第13页的记载,毛泽东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现在感觉北京城有两个司令部,一个司令部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包括少奇、恩来、老总、陈云、小平等人在内的这个司令部刮阳风、烧阳火,第二个司令部呢,就是那么几个人组织的,就叫地下司令部,也刮一种风,烧一种火,叫刮阴风,烧阴火,这两个司令部现在是颐年堂门可罗雀,东郊民巷车水马龙。

我在北京,还没死,饶漱石有事不找我,找其他人,有事不请示中央,请示有的人,什么圈圈摊摊的,什么自首叛变的,乱了阵脚,唯恐天下不乱,唯恐乱得不彻底,想乱中夺权,想浑水摸鱼。

解说:在1953年1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开始对高饶定了调子,虽然没有点高岗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了是说他,形势急转直下,高饶开始走下坡路了。

宋连生:第一个大的反党集团,这么高层次的人物,政治局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应当说震动还是很大,使得政治空气,应当说也还是比较紧张。

解说:1954年8月17日,高岗自杀身亡,时年49岁,1955年中央召开会议,毛泽东做了重要讲话,定性为高饶反党联盟,高饶为永远开除党籍。高饶事件不止在中共高层内部引起了波澜,还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高岗的一大罪状是挟洋自重,说高岗为了从东北王,并今儿攫取更高权位,曾处心积虑极力讨好苏联,公然对苏方说,我们之间不存在任何边界,亲苏的高岗被打成反革命集团后,高饶事件持续发酵,对正处于微妙期的中苏关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宋连生:中国共产党处理高岗呢,实际上是对苏共不友好的表现,因为高岗是亲苏共的,认为是这个样子,再以后呢就是说,从这以后呢还出来一个什么说法,叫里通外国,就是中苏原本是两个兄弟党,好得跟一家人似的,再到从高岗这个事件以后,那些个和苏共往来密切的人,或者经常跟他们联系的人,就很紧张,弄不好就成了里通外国,这是高岗事件的一个,应该说下面的一个影响。

解说:在斯大林时期,中苏关系是很融洽的,中国称苏联为老大哥,苏联也派了很多专家到中国来,指导和帮助我们的新中国建设,但是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接任,中苏关系就开始恶化。

叶扬兵:赫鲁晓夫对中国一直是非常友好的,不是我们后来说那个情况,我就说一个非常硬的事,那赫鲁晓夫后来把那个原子弹的图纸都给我们了,当然两弹一星有我们自己的努力,但是这个可以说把最核心的东西给我们了,而且非常慷慨的。

但是呢这个冲突呢,应该说是赫鲁晓夫的这种工作作风,有一些大国说为的沙文主义的这种作风。

解说: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批评斯大林个人崇拜,部分地否定斯大林,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非常不满,认为是鞭尸和丢刀子。

而当他提出要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就彻底激怒了毛泽东,中苏分歧越来越大,最终赫鲁晓夫撤走了在中国的所有专家,并且在中国研制原子弹时,苏联与美国等国都表示反对。

宋连生:愤怒的孤立中,所以这种情况呢,有了一个事情,他就会想到跟很多方面联想到一起,出现一个事情,会跟很多很多方面联想到一起,所以就会做出一种,有的时候会出乎人们意料的这么一种判断。

解说:1955年3月,美国和蒋介石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生效,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当局年年发出反攻大陆的叫嚣,不断骚扰大陆,毛泽东祭出了新的理论,新版小米加步枪,小米就是农业合作化,而步枪则是海陆空防御,在加快农业合作化的同时也着手军事筹措。

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炮击金门战役,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复杂的原因,中国又开始了大跃进运动。

叶扬兵:大跃进的发动毛是花了大力气,但是大跃进发动起来之后他就没管了,他这时候干什么去了呢?1958年他策划炮击金门,那是一个大事,前面有一系列外交运作,他要把赫鲁晓夫叫到中国来访问,然后,形成一个苏联支持中国的局面,然后他炮击金门。

陈晓楠:毛泽东对金门的突然出手,对中美关系,对海峡两岸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炮击震惊了世界,而在国内,在金门隆隆的炮声当中,农业合作化后的中国,一鼓作气大步地迈上了大跃进的道路。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昌洪坤]

标签: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 高岗 刘少奇

人参与 评论
2013-12-05凤凰大视野 皇天后土——农业合作化运动(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3/12/05/34981f40-c5a6-40be-8b3c-f87ecb1f31a4.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