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常德会战:杨维钧妻子抱女儿赴战地寻夫

2013年11月08日 11:20
来源:凤凰卫视

解说:一直惦念丈夫的张宏恩终于等到抗战胜利结束,在局势稍微平静一点后,张宏恩马上又带着女儿再次来到常德,寻找丈夫杨维钧的消息。

张亚杰:抗战胜利以后,她来的那一次呢,我有一点点印象,他们也听外婆也谈过,来了呢反正也没找到什么,反正确认了我爸爸是在常德牺牲了。

解说:这一次的寻找,张宏恩在常德抗日烈士公墓军官墓冢前的高大墓碑上,找到了自己丈夫杨维钧的名字。直到这一刻,她才确认杨维钧是在常德保卫战中牺牲了。为了纪念自己的丈夫,张宏恩和女儿在墓碑前照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就成为张亚杰第一次随母寻父的历史见证。在这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各种动荡,张宏恩再也没有机会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到常德,却只能把深深地思念埋藏在自己的心底。

张亚杰:后来我母亲就很在乎她跟我爸爸的那种感情啊,就很纯朴那样的,很在乎,她天天好像就在思念这个事情似的,她唱歌也是唱那个怀念歌啦。

解说:时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入暮年的张宏恩越发的思念高大英武的杨维钧,她常常向女儿提起要重回常德的愿望,只是那个时候的杨维钧早已没有了应该属于他们的那一份荣誉。

张亚杰:那时候我对父亲没有什么概念,我也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反正在我受的教育,当时的教育里面呢,国民党都是坏人,劳苦大众都是好人,我当时确确实实是那个概念。

解说:1986年,在母亲的一再要求下,张亚杰第一次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常德。那时的常德抗日烈士公墓里,除了一座阵亡烈士纪念塔之外,别的都已几乎荡然无存。张亚杰只好和儿子在一块碑座条石前照了一张相,带回给母亲张宏恩。这是两张相隔四十年的照片,这是一个女人深爱一个男人,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却又无处安放的至爱深情。

张亚杰:后来年纪大了,她越来越加思念这个事,真正的我理解妈妈是她走了以后。她走了以后,我把她写的那些信翻过来看,那些东西,我才理解她那个心情。

解说:2003年,满怀思念的张宏恩离开了这个世界,生死离别的六十年,她给杨维钧营长写下了无数动人的信笺和缠绵悱恻的诗句,终于她可以和他在一起了。

张亚杰:她给我写的那个遗嘱就是说是,我死了以后不要骨灰,用小纸盒装一点,装一点骨灰就行了,洒到你爸爸牺牲的地方,就是常德公墓的花木丛中,她当时跟我是这样交代的。

解说:如今几乎每一年,张亚杰都会携带家人来到常德,她会到公墓祭扫父亲杨维钧遗骨归冢的遗迹,她会到岩包凭吊杨维钧指挥战斗的指挥所,她会和第169团现在唯一幸存的老兵吴荣凯聊一聊,因为这里才是她的爸爸妈妈永不分离的“家”。日军由于对岩包久攻不下,于是改变战术,在9架飞机狂轰滥炸的配合下分五路,每路五个波伏队约一千人向岩包发动攻击,终因敌重我寡、兵力悬殊,岩包失守。

钟云鹏:那个柴团长就晓得这个岩包一失守,那这个东门也就是、也就是大门洞开啊,就到城墙,就是城垣作战了。

解说:国军的武器不如日军,工事也很简陋,凭以抵挡日军的是血和肉,等血和肉都拼完了,阵地也就失去了。

钟云鹏:有一个副营长叫李少轩,在这个长生桥的这个地方与敌人遭遇,他是预备队冲上去再进行沙包的争夺,在长生桥这里也发生了肉搏。肉搏以后呢,他与敌人直接的拼刺,拼刺以后呢,身中五刀,五刀以后最后也刺了一个鬼子,刺了一个鬼子以后,他可能觉得不放心,他又用这个手挤它的脖子,最后就与敌人同归于尽了。这个情节又怎么晓得的呢?有两个战士,他们一冲就冲到那个水里面,水里面有一些芦苇,就躲到那个芦苇后面看到的这个事,亲眼看到的,最后又告诉这个部队。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常德 杨维钧 吴荣凯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