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张静江西渡欧洲 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
陈晓楠:张静江以富家公子哥的身份投身革命,无疑是人生的一次巨大冒险。因为他放弃的是一般人辛劳一辈子恐怕也难以达到的丰裕生活还有那仕途上很有可能的成功,而他选择的,却是一种充满着凶险和未知的生活。其实当时的革命形势毫无头绪,所有的革命者都是在探索当中,所以相比起那些没有资产,没有牵挂,生活已经到了最糟糕地步的无产者,张静江的这个决定,可是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动力。那么他的动力到底来自于哪呢,他这个瘦削、近视还有点跛足的文弱身体里,何以能够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解说:1902年,张静江第一次来到巴黎时26岁,当时他作为一名清朝政府的新人,对于政治似乎没有什么概念,他也从来没有表露出任何态度,但在三年之后他遇到孙中山时,当即就表达了他对革命的支持。这三年时间,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张静江的思想呢?
陆士虎:他就是跟吴稚晖、李石曾、陈璧君、蔡元培跟他也合作过一段时间,包括后来成为汉奸的褚民谊办了一个叫《新世纪》杂志,还有一个《世界》画报鼓吹革命。
张学继:他们是典型的无政府主义派的,包括还有后来的吴稚晖都在那一块,当时欧洲的无政府主义也很流行,他们信奉的无政府主义,搞了一个《新世纪》(周刊),办了个杂志,鼓吹这个东西。
解说:在巴黎期间,张静江与两个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一个是吴稚晖著名的激进分子,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当时的他因为在苏报上发表过激言论,而遭清政府通缉,被迫逃到法国。另一个人是李石曾,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藻之子。是他们在影响着张静江的思想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三人年龄相仿,到达巴黎时间前后相继,李石曾还是与张静江一起,被派到巴黎使馆的同事。从他们的生活圈子来看,当时他们的周围,并没有某个具体的精神导师。
张静江是什么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政治领域,目前我们无法看到极准确和具体的思想历程。但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因果关系。清朝末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惜抛弃科举时代获得的一切荣誉,背井离乡前往欧美吸收先进的文化。而张静江到达巴黎的时候,正是法国无政府盛行的时代,加之张静江与法国工商业界,来往频繁,耳濡目染,世界观在无形之中发生转变。
陆士虎:人生经历上面,发生一个重大的转折,他是我觉得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巴黎之行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陆士虎:张静江并没有这么一个像孙中山一样的,我要推翻一个旧世界,改造一个新世界,没有这么一个宏伟的想法。但是他跟孙中山的接触中间,慢慢地认识了这个东西,他不像就是辛亥革命,这么坚强的冲到前面,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地被你们感受。张静江慢慢地在孙中山的熏陶之下,觉得这个社会是有这种东西。
陆士虎:从此呢,尊重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到上海组建同盟会,上海分部,一直到推翻这个满清王朝。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孙中山掏空财阀家底
解说:从1902年第一次到法国,到1905年与孙中山相遇,再到创办世界社的1906年,张静江的世界观发生了质的转变。我们可以理解当一个人,汲取了新的文明之后,回头再看自己国家的落后与腐朽,情感上该是多么的复杂,不能接受那么就去改变它。1906年张静江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这个满腔热血的青年,终于获得了蒙昧已久的身份认同。在孙中山的革命理念中,经济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张静江的加盟,对孙中山来说堪称如虎添翼,从入会那天开始,张静江就不可避免着承担着为革命筹款的任务。
沈嘉允:因为打针的这个事情是很费钱的,我们说你们就在打钱,你这炮弹砰一下就多钱,砰一下多少钱,子弹出去就是钱。是吧,所以当时很紧孙中山就没办法,就去接连的跟张静江叫他支持。那当时张静江也是,但是这个事情张静江受不了呀,我的这个钱毕竟也有限呀,你这么打我印都来不及对吧
陆士虎:张静江也不是一个没有底的富翁,到后来这个钱也不够了,那他卖掉自己的通运公司,包括上海的五栋花园洋房,把他的家产都卖掉,所以我们用一个词叫毁家遇难,我说是倾家荡产。资助孙中山革命,张静江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在中国的民国史上写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解说:1907年,为了支援同盟会的支出,张静江卖掉了自己在巴黎经营了四年之久,并带来过巨大收益的通运公司,但纵使这样,张静江一人之力依然满足不了同盟会的巨大开销。加之1907年到1911年之间,革命党人在各地频繁筹划发动起义,所需钱财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张静江得起了别人的主意。
陆士虎:这是有个传说,他堂兄叫张石铭,也是很有钱是吧,他跟张石铭借钱,跟堂兄借钱,那么堂兄就借给他啦,但是他也不跟堂兄说这个钱是什么用处,不跟他们说的,因为这个事情说了以后要杀头的对不对,人家不敢的,你要谋反这个谁敢,不敢的。所以第一次借钱张石铭就给他,结果过了没多长时间这个钱很快就没了,他又去找他堂兄了,他堂兄说你这个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么快,你办公司破产也没这么快,是不啦,不借给你了,你这个人是不是在外面搞什么东西,好像不务正业不借给你了。不借给他了,但是到最后张静江没办法了,到时候他把手枪拿出来,你不借也得借,借也得借,就是搞成这样子。
解说:这种强迫式的借钱方式,只能偶尔奏效,后来随着革命声势的逐渐壮大,张静江改变策略,他介绍浙江南巡的富豪们,加入到革命的阵营中,对象多为四象八牛成员,连自己的哥哥和舅舅也被拉到队伍之中。
陆士虎:有一次借钱也是通过陈英士,为什么呢?因为他把这些老乡叫过来一次,第二次再来老乡嗯呃嗯呃,就是这样的了,然后他叫陈英士出来,你做好人我做凶人陈英士出来,借不借,不借手枪一扔,这个呢,他把人都抓过来,我们起先也不清楚,后来我们这里有个刘承干,就前面有个藏书楼,藏书里有个日记,前年我们去查他这个日记查到这个事情。
解说:就这样张静江在孙中山的身后,以这种方式提供着无理由的支持。一直到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回报张静江在经济上提供的巨大支持,礼请张静江出任财政部长,但张静江坚辞不受。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卫视李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