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画报》抗战纪事:沙飞为白求恩拍摄遗容
2010年10月27日 15:19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蔡尚雄(原《晋察冀画报》社摄影记者):聂荣臻就挺喜欢他,听说他会搞照搞摄影,会照相,我们,他正好需要这种人。

解说:在聂荣臻的特批下,沙飞成了中共军队有史以来的第一名战地摄影记者。

蔡尚雄:批准他呀,沙飞呀,晋察冀军区呀,第一个摄影记者。过去呀,红军没有,沙飞是第一个摄影(记者),也是在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第一个新闻摄影记者。

解说:沙飞加入八路军后,随部队挺进敌后,接连拍出了《塞上风云》、《沙原铁骑》、《收复紫荆关》等大量战地摄影作品,并为晋察冀军区培养了很多摄影人才。

蔡尚雄:莎飞这个人很有理想,培养了一批那个晋察冀啊,那个搞摄影的,就从那里开天辟地吧,中共领导那个部队呀,就有了个新闻摄影记者。

解说:蛟潭庄街头照片展,是沙飞加入八路军后举办的第一次摄影展,这次影展的巨大成功让沙飞十分兴奋。此前,世界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拍摄了大量记录中国抗战的摄影作品,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沙飞立志要做“中国的卡帕”,这次成功的街头影展使沙飞萌生了想在华北敌后创办一本画报的念头。

王笑利:他确实想到了不仅要搞展览,而且要出画报,就是他很敏感,这就是这个人他的思想,又超前,又觉得是要为之奋斗的这么一个人。

沙飞拍摄鲁迅照片一举成名 不安现状渴望革命

解说:沙飞是广东开平人,本名司徒传,他早年学的是无线电,曾在北伐军中搞电台,后被汕头电台聘为报务员,在汕头电台,当时沙飞月薪一百五十大洋,收入颇丰。他结婚后买了一台照相机,从此迷上了摄影。

1936年沙飞因为一张照片,一举成名,这是鲁迅在上海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会上的照片,它被后人公认为是鲁迅照片中最传神的一张,照片摄于1936年10月8日,十一天后,鲁迅便与世长辞,这张照片的拍摄者便是沙飞。

1935年6月,在汕头电台工作时,沙飞迷上了摄影,曾以司徒怀为名,加入了一个叫《黑白影社》的上海摄影团体,第一次把镜头从家庭移向了社会。“五四”之后,鲁迅等人领导的左翼文化阵营,渐成中国思想界的主流,那是不满现实的青年们投奔和向往的地方,读左翼文学作品,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化青年的时尚,敏感而容易激动的沙飞,当然也不例外。

王笑利:在他来说,茅盾也好,这个郭沫若也好,鲁迅也好,还有当时的那个左翼的那些,那个报章杂志吧什么,就邹韬奋的《生活新期刊》什么的这些东西,这些他都看。

解说:沙飞的内心极为躁动,在周围的人看来,他很不安分,外面那个动荡的世界对他时刻充满了诱惑。

王笑利:也高薪了,也有家了,但是他不安于这种情况,他觉得国家的命运和他是连在一块的,他的自传里面就是,又想当个文学青年,又想拍电影,又想,最后又想着,还是摄影什么什么的,他总想怎么更有贡献。

解说:沙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王雁是沙飞的二女儿,她听母亲说,当年父亲曾把一本外国画报拿回家给母亲看,里面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杀时的照片。

王雁(沙飞二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有一个摄影记者就是把这个场面拍下来了,当时我妈妈,我父亲是在汕头电台当报务员,就是也懂英文,但他看了那个照片以后呢,他就意识到照片记录历史的功能。

沙飞赴上海学习艺术 抓拍鲁迅生前最后照片

解说:当时上海是左翼文化中心,1936年8月,沙飞不顾家人反对,丢下电台工作,独自一人从广东,来到这个各类文化思潮风涌的大都市,他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学习艺术,并期待能见到自己崇拜的鲁迅先生。

王笑利:鲁迅是他的偶像,他读了大量的鲁迅的书,他特别渴望能够见到鲁迅。

解说:这年十月,沙飞终于等来了机会,10月2日,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在上海八仙桥的青年会举办,鲁迅是新木刻的倡导人,与青年木刻家的关系十分密切,沙飞为能见到鲁迅,在青年木刻家黄新波介绍下进入展会,以服务为名,每天在展会现场守候。

王笑利:而那个时候看到鲁迅其实已经是最难了,因为鲁迅先生那个时候病得确实是很厉害,谁也不敢抱希望,这次木刻展鲁迅先生能不能来?

解说:沙飞后来这样回忆,最后的一天,10月8日12时半,我去食客饭,饭后赶回会场,不料鲁迅先生早已到了,他自今夏病过后,现在还未恢复。可是他却十分兴奋地、很快乐地批评作品的好坏,他活像一位母亲,年轻的木刻作家把他保卫起来细听他的话,我也快乐极了,乘机偷偷地拍了一组照片。

这就是那组后来被命名为《鲁迅与青年木刻家》的传世之照。当时,鲁迅正在与青年木刻家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等坐在一起交谈。

王笑利:他当时一看这种场面,就拿起那个相机赶紧拍了这几个场面嘛,鲁迅先生因为没见过他确实当时还挺警惕的,可能别人也给介绍了一下吧。鲁迅先生没有任何那个戒心了,所以你看他当时拍的那个,那个场景,我觉得是鲁迅先生神态最好的那些照片。

解说:照片中,笔名曹白的刘平若,后来这样回忆沙飞。当时我不认识沙飞,不认识在场其他木刻家,不知道有人拍照。鲁迅去世后,我从报刊上见到照片。当时沙飞一口气抓拍了九张照片,他没想到这些镜头,成了鲁迅生前的最后一组照片,十一天后,鲁迅与世长辞。

沙飞闻讯后,迅速赶往鲁迅居住的四川北路寓所,拍下了这张人们后来看到的,唯一一张鲁迅的遗容照,鲁迅葬礼结束后,沙飞的这些照片被发表在上海的《良友》、《时代》等刊物上,他第一次使用了沙飞这个笔名,寓意自己要学鲁迅,做一粒飞向自由的沙子。

王笑利:他拍了那么多照片,他最觉得精彩的、精华的,最高兴拿出来给大伙看的,是他拍摄的鲁迅的。

解说:沙飞因思想左倾,言论激进,不久被上海美专开除。1936年12月,他回到广州,举办了生平第一次个人摄影展,影展上共一百一十四幅照片,鲁迅的照片就占了二十四张。沙飞在展出前言中这样说,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是人类最大的耻辱,而艺术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类去理解自己,改造社会、恢复自由。

在这次影展上,沙飞还与一个想同他合作的商人发生了冲突。

解说:那个商人,一看他有名儿,我要用你的名儿,用你的技术跟你联合开个照相馆,纯商业利益。

解说:沙飞很激愤,他不能允许这名商人,用世俗的眼光来对待他的摄影艺术,盛怒之下,他竟上前搧了那人一记耳光,这过激的举动让沙飞无法在广东容身,商人报了警。

王笑利:你搞的是这个鲁迅的,搞的是工农的,你是赤色分子。那我要给你告公安局去。沙飞离开广东后,来到了邻省广西时,伪满洲国刚刚成立,日本又对华北蠢蠢欲动。广西当时在新规系首领李宗仁等主持下,一派生机。李宗仁提出了建设抗日大后方,振兴国民教育的口号。沙飞在广西桂林落下脚,为抗日风潮所感染,他在《桂林日报》发表了一首诗歌。

我有两只拳头就要抵抗,不怕你有锋利的武器,凶狠与猖狂,我绝不再忍辱、退让,虽然头颅已被你打伤。

1937年6月25日,沙飞在桂林举办了他第二次个人摄影展,展会闭幕后仅十天,芦沟桥的炮声震撼全国,中国抗战爆发了。沙飞在广西的报纸上表达了,他渴望用相机作武器投入抗战的想法。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