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与新中国国歌歌词改换风波
2009年10月06日 11:46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带有战争色彩的排演方式流行于广东和香港演艺界

解说:八一三松沪会战爆发后上海艺人迅速组成了13个抗日“救亡演剧队”,开始离开大城市走向工厂农村,以巡演的方式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将各地的救亡演剧队收编在一起,成立了抗敌演剧队,抗敌演剧队由田汉、洪深主持,一个月训练后便分赴各个战区前线,田汉当时在政治部主管宣传的第三厅担任艺术处处长,他的好友洪深任戏剧科科长,

田钢:田汉的家是戏剧之家,他周围的这些朋友,学生也好,同事也好,都把田汉这个家当作家,在广西桂林的时候,新中国剧社,有一个剧社是很穷,很困难,平常是连饭也吃不了,然后就是田汉一回来就看看床底下米缸里还有没有米,哪怕有一缸子米半缸子米都拿给人家。

解说:1943年田汉和欧阳予倩在桂林举办戏剧展览会,剧展开幕那天,众人挤坐在桂林一个破旧的戏院里,庆祝又一个演出盛世的到来,在众多官员例行讲话之后田汉走到台前,他掏出一份名单宣读起来,台下沉默了,因为那上面写的,都是抗战中牺牲的舞台艺人的名字,田汉这篇著名的演讲,题目叫做“干戏的人”。

朱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桂林当时吃紧了,我们就随着十万人流逃难,就整个的马路上都是人,赶上有火车了就坐一下,那个火车啊,凡是人可以站的地方,或者是躺的地方,或者是扒住的地方,基本上就看不见这个火车的整个形象,就看见的都是人,贵州那一带山很多,燃料不够,爬爬爬慢慢上去,一下子又下来,这样子一下来,就好多人就掉下来死掉,再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总算到了贵阳。

解说:田汉到贵阳后为流亡剧人办了一个“文化人招待所”,把活着走到贵阳的人一个个安置住下,然而到了贵阳并不是目的地,上海沦陷前后大批上海演剧明星来到大后方,主要聚集在重庆。

朱琳:那贵阳到重庆的汽车票你晓得多少钱一张吗,一根金条,我们哪买得起,困在贵阳了,走不了了,后来田汉一家,还有他的母亲,他的妻儿都在贵阳,别人,他的好友,送给他两张车票,是让他全家走的,结果他把这车票就给了我和石连心,结果他第二天一大早还跑到车站去送我们,还给我们拿行李,所以这个事情让我终生不能忘记。

马鼎盛:田汉的写作带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初期的作品如《咖啡店之一夜》、《古潭的声音》、《获虎之夜》和《火之跳舞》等等,他和导演、演员合作密切,经常是没有剧本,或是剧本只写到一半,就开始公演。《湖上的悲剧》在杭州演出四次,有人看过四次后,发现每次的情节都不同。他在南京演《洪水》,剧本还没有开始动笔,就决定了开演日期和地点。后来排演时,演员排到第一幕还不知道第二幕的曲折和第三幕的终结。这种带有战争色彩的排演方式在广东和香港的演艺界也很流行。

马鼎盛:当年的客栈门口水牌书写旅客姓名,田汉旅行在湘潭衡阳桂林之间,他的名字一上水牌,当地京剧院、湘剧院的老板和演员闻风而至,一定要“田先生赏光”,他们的晚宴和演出。抗战期间有不少传统剧本,经过“田先生”指点改头换面。譬如《打渔杀家》变成了《江汉渔歌》。

马鼎盛: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田汉以军委会政治部少将处长身份到前线摸爬滚打,他早年在日本学过海军,后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处负责过电影戏剧事务,他的作品引用很多日本海陆军资料,田汉写过袭击日寇旗舰“出云号”的文章,刊载在《救亡日报》上,指出应当进入敌舰射程内炸毁司令部;文化人纸上谈兵,反映当时全民抗日的大趋势。

解说:田汉浪漫多情,才华横溢,他追求艺术,追求爱情,更渴望两者的完美结合。话剧创作中的浪漫情怀,也正是他生活情感的写照。

田钢:田汉在左翼以前,1929年以前吧,他的戏剧都反映唯美主义的浪漫主义的,有些人还比较喜欢他这时候的戏剧,他的感情也是很丰富的,可能他有过四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就是我的亲奶奶,是他的表妹,是他亲舅舅的孩子,一块带到日本,当时结婚他舅舅家还不太同意,觉得田汉很穷,还不太愿意,然后他舅舅支持他们两私奔走了,然后1925年的时候因为产后的病就去世了,生下我父亲以后就去世了。

下一页:中共派特科骨干力量安娥去接近左翼文人田汉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