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之死:腾冲全县跪迎将军灵柩
2009年07月06日 13:17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卫视2009年7月4日《风范大国民》节目:抗日名将戴安澜

马鼎盛:1942年5月26日,抗日名将戴安澜牺牲在远征缅甸战役。国共两党领袖为他亲撰挽词。国民革命军抗日殉国的将领有160多位,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只是少将,得到国共两党高度评价,必有原因。1941年底,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时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切断中外海陆交通线。武器、弹药、油料、装备极度缺乏的中国军队,拼死也要打通缅甸的公路,美国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才能多快好省地送到中国战区。1942年初,国民党十万远征军杀入缅甸,戴安澜出征前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师浴血奋战十几天,击毙敌军5000多人,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中印缅战区司令史迪威盛赞:“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1937年,戴安澜总结四年抗日的历程,写下战地纪实——《痛苦的回忆》。

解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中国东三省,并进一步蚕食华北。1933年3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7军25师145团团长的戴安澜,奉命率部赶往长城古北口,与日军主力展开激战。这是戴安澜将军抗战生涯中,第一次与日军交锋。战场上的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中国士兵却多为农民出身,不懂战术,有的士兵枪还没摸热,便走上战场。中国军队全线被动,士兵死伤惨重。为弄清日军机枪与步枪如何协调作战,戴安澜冒着炮火登上长城观察。日军发现后,用机枪对他足足封锁了两个多小时。

戴覆东(戴安澜长子):很多人批评他,说你团长你还跑到顶上去,去看敌情,说你这样子太不注意安全了。他说不对,他说我正是要亲自去。他说如果不亲自去,我就不知道敌人是怎么样子,在利用各种不同的兵器作战。

解说:古北口血战持续三昼夜,25师虽毙伤日军2000人,却付出了4000多将士的伤亡代价。之后四年间,戴安澜虽为中级指挥官,但已清楚看到中国军队在对日作战及训练上存在的严重缺点和错误,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为九一八六周年。困难重重,悲愤已极!而现今军队复有多数不肯战斗和不能战斗,更令人焦急。”七七事变后,平津失陷,抗战全面爆发,此时距长城抗战虽已四年有余,但戴安澜对古北口之血战仍耿耿于怀。于是写下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本书《痛苦的回忆》:“长城之役,迄今四年,而印象新鲜,犹如昨日,此盖因死难胞泽惨烈情形,感人之深,而动人之切。每一回忆,痛苦万分,故撰此书,定名为痛苦的回忆,亦示永久不忘之意耳。”

罗存康(抗战史专家):他写这本《痛苦的回忆》,他就觉得,这里面很多士兵,如果他是懂战术,可能就不会牺牲,他认为这个责任可能还是和自己有关,所以他就叫这个《痛苦的回忆》,一方面就是思念这些士兵,另外一个就是要从这个战役中总结出这个战术来,在以后的战斗中避免重蹈覆辙。

解说:在这部著作中,戴安澜提出了“三个不打”等具体操作方法,以指导士兵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戴覆东:第一个看不见敌人不要打,第二个是瞄不准不要打,第三个打不死不要打。

马鼎盛:戴安澜是文化修养很高,并学以致用的军人,他认定战役的失利,“非器之罪,乃人之罪也。要转败为胜,非有训练之指挥官,以后才有强悍之军队。”他制定作战要诀,“长兵要短用,短兵要长用;低兵要高用,高兵要低用。才能做到势险节短,因敌制宜,也才能战无不胜,守无不固。”戴安澜将军带出来的官兵勇敢善战,装备机械化之后,是如虎添翼。

下一页:戴安澜师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主力绝非偶然

延伸阅读:

把戴安澜将军背回国的二百师百岁老兵

百岁老兵回忆真实的中国远征军历史(图)

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

《中国远征军》第四集:虎将戴安澜缅北牺牲[视频]

戴澄东: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的回顾与思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