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9月12日《凤凰太空站》节目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杨锦麟忆童年:考两个100分 爷爷奖张票换馒头吃
竹幼婷:杨老师,您是1953年的时候出生的?
杨锦麟:对,是。
竹幼婷:1953年,听说那个时候是进入第一个叫做“五年计划”?
杨锦麟:那个时候的中国是一穷二白,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面勾勒一个建设的蓝图,那也是一个新的共和国诞生之初战胜了千难万险的第一次在经济领域的一个起步,应该说那个时候是百孔千疮之后的一次重建。
在一个百废待兴、百废待举的时候出生,那个时候的物质虽然不是太丰富,但是基本上那个童年还是吃得饱、穿得暖,对。60年代读小学,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共和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这么一个年代,无论是家庭还是整个社会,讲政治氛围非常浓烈。我们也曾历过三年的自然灾害,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家里面是尽量把干的给孩子们吃,基本上印象是很深的。
我记得小时候考了两个100分,爷爷给我一张中级票,中级票你可能没听说,凭着这张票可以买一个饼,中级的饼,我排了一个下午的队就买了一个馒头,那个馒头是现在我们在酒楼里面吃那个馒头,蘸一点奶油那就叫馒头,买了一个那个,那对我当时来讲,就是非常高的奖赏了。
杨锦麟上山下乡八年 感慨终于活下来了
杨锦麟:1969年之后就上山下乡,所以我们在共和国最曲折、跌宕起伏的那段岁月,其实我们都是经历者,那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记忆是最深刻,应该说很多记忆都是刻骨铭心,40年之后、50年之后依然都是。1968年12月,当时毛泽东主席有一个最高指示,这些年要自食其力到农村去,于是乎,几乎所有的人,除了极个别的人都往农村去,这里面有的到建设兵团是有工资的,有的就到农村农户里面,第一年有点津贴,第二年完全自食其力,我大概是属于后面这一种。
一去就去了八年,八年正面的说是锻炼很大,负面的应该说是吃了不少的苦头。但前不久我回了一趟我下乡的那个县城,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大家都很感伤,但是好不容易的说就是我们终于活过来,至少我们活下来,见证了改革开放。
杨锦麟谈知青岁月 因病尿血提前返城
竹幼婷:我也看到您的一些自传里头讲到,因为那时候身体比较虚弱,瘦到大概40公斤,80斤这样子,又常常发烧,身体比较虚。
杨锦麟:对,腰坏了,一直血尿,基本上是没办法做重体力劳动,后来是以病号、病退回城,但是我在这里会非常感激所有在那种艰苦岁月帮助我们的一些农民兄弟。甚至包括我在病痛的时候,我们那时候一位知青办主任叫做陈美华(音),还有她的先生叫做徐敬枝(音)。那是在我最难的时候,他们伸出了非常温暖的手。无论是在政治层面特别是生活层面,所以这次我专程回去看了她,老人家77岁了,知青办主任。40年之后还能再获得当年下乡的这些孩子们如此的感恩、如此的感念的人可能不是太多,但我相信这位陈美华(音)阿姨是其中的一个。
竹幼婷:她们那时候是怎么样的照顾您?
杨锦麟:我那时候病了嘛,要步行到县里面去看病,知道我身体不舒服,她下班以后带我到她家里面去吃饭,你要知道那时候一顿饭也是很温暖的。
杨锦麟自办工厂 为求学放弃厂长职位
竹幼婷:经过八年之后,回到城里了,然后那时候杨老师也二十五六岁了,可是杨老师那时候正好碰到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高考又再度恢复了。
杨锦麟:有这个机会,第一次的1977年恢复高考,七七届的时候,由于各种大家所知道的原因,我就没有办法获得这个资格。经过力争之后,后来在第二次的1978年就获得了这个资格。那个时候我在街道办了一个工厂,叫做工艺美术城,办得应该还不错,因为第一次到春交会去就拿到一大笔非常丰厚的定单,回来以后就收到了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想想读书的愿望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所有人共同的梦,既然有这个机会,当然厂长就不干了,我们又去读书去,我相信那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另外一次抉择。
杨锦麟谈在香港岁月:一路走来没有掉队
杨锦麟:我觉得不甘寂寞,人一有一个平台以后,都是会有去挑战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多元的选择,当然要携家带口到香港来定居,思想准备不是太充分,一旦走过罗湖桥就会有点后悔,但是后悔药是不能吃的,只能像过河卒子一样。那么一路的走来,也在香港待了20多年,20多年也有另外一场风风雨雨,但是所幸这一路走来没有掉队,没有颓废,没有中途退却。走到了今天,我觉得心里很踏实,当然付出和牺牲也很多。
当然你本身要在香港存活下来是很难的,我相信在回归之前,对大陆学历是不承认的,即使到现在也不是很承认,那么每一个新移民到香港要立足、要发展,那个时候的苦和痛,以及所受到的社会歧视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杨锦麟:与香港一同成长可遇不可求
杨锦麟:从香港我觉得多一个感受,就是我们见证了回归之前香港的过渡,以及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关系的密切互动,逐渐的融合,我们也比大陆的这些过去的同龄人有些不一样,我们也见证了、参与了一个回归的光荣时刻,回归之后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的摧残。就是香港回归13年、14年以来的风风雨雨,我们都是亲历者,都是见证者,都是参与者,我觉得对自己的人生来讲,这也是可遇不可求。
我们会非常欣喜地看到,它毕竟已经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的路,而这条路是不可能往回走的,只要这条路是坚定地往前走下去,那我们也会期待民族的复兴,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可能是一个我们可以去追求和努力的现实。
《凤凰太空站》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竹幼婷
首播:星期六17:50-18:15
重播:星期日01:10-01:40
星期一11:40-12:0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