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世博会感性侧面品读中国精英智慧
2010年06月02日 14:18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火树银花夜上海、姹紫嫣红黄浦江”,有着“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终于在上海拉开了帷幕。对普通大众而言,世博会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开拓眼界的好机会;对经济学家而言,世博会可能成为带动经济繁荣的强大引擎;对商人而言,世博会意味着一个难得的商机和一块新产品的实验场;而世博会对某些人来说,则意味着一份使命和一个荣耀。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梦想着打开国门,邀请全世界的客人来共享文化的盛宴。今天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周汉民:我们是争得了一场堂堂正正的胜利,我为什么喜欢用“堂堂正正”这个词汇来形容?在国际舞台上你看到有许多的竞争,其实,有些是不可为外人道也,一场胜利凭执着、凭耐性、凭尊重、最后凭实力,所以千万不要说不说就说实力,别人实力都挺强的。

8年的筹备,他们曾耗尽怎样的心力,才将相当于74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世博园区,塞进一个已经没有空地的上海黄浦江两岸。

吴志强:不是说你做大事你就可以把人家挪走了,还是小心翼翼,上海人有个词叫"抠门儿",我说真的就抠着门走,一个一个挖出来,所以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上面这条周边最长的一次世博会,抠门儿抠的太厉害了,全是弯弯曲曲的。

绝不拒绝革新,才能引领未来。“低碳世博、绿色世博”,将给未来奉献什么样的礼物?

何镜堂:它是个通风洞,是2.7乘以2.7你可以看到它的每一个面都有一个突出来的东西。这个突出来的是个通风用的。我把它做成一个图章,这个也挺有意思的。

张玮娜:“汇全球精英,聚天下财智”。各位好,我是玮娜,欢迎收看本期的《财智菁英汇》。“火树银花夜上海、姹紫嫣红黄浦江”,有着“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终于在上海拉开了帷幕。对普通大众而言,世博会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开拓眼界的好机会;对经济学家而言,世博会可能成为带动经济繁荣的强大引擎;对商人而言,世博会意味着一个难得的商机和一块新产品的实验场;而世博会对某些人来说,则意味着一份使命和一个荣耀。我们将在今天的节目中历数几位不同身份,但却都和世博有着密切关系的精英人物,从他们对待世博的态度和故事中,我们能体会到上海世博会感性的一面,读到由始至终交织在世博会中的精英智慧。

早在中国政府参加世博会之前,已经有精明的中国商人利用世博会推销商品。徐荣村就是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他展出的“荣记湖丝” 在1851年伦敦举办的世界上第一届世博会上获得了金奖。

1851年,远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宣布举办世界博览会,当时的英国政府对这届世博会很是重视,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的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在此期间,还进行展品和工艺评比活动。这一消息远涉重洋,当然也传到了隔洋相望的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朝野还沉浸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阴影中,普通的中国人闻“洋”色变,哪知远在万里之外举办的博览会究竟为何物?于是中国政府拒绝了伦敦发出的邀请。

而在上海一家洋行做买办的商人徐荣村却早识先机,亲自捆起12包湖州产的蚕丝装船送到英国伦敦参展。在展会上,这些“荣记湖丝”最初因为丑陋的包装,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所幸徐荣村选送的湖丝乃丝中精品,加之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最终他的“荣记湖丝”才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经博览会评定,公推为第一名。徐荣村因此获得了英王赐予的金、银牌各一面,获赠“翼飞洋人”执照一份。回到中国后的徐荣村把奖牌上的女王像从此印在自己的产品上当做标志,从另一个角度说徐荣村还开创了中国最早的商标。

张玮娜:如果没有世博会,在万商云集的十里洋场,徐荣村也仅仅是颇有名气的商人而已,因为对世博会的参与,才使得这个广东商人的身价倍增,并从此为中国以及中国商人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而将世博搬到中国,最早则是在一本名为《新中国》的幻想小说,一百年前,陆士谔以一个梦贯穿,虚构了一百年后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在书中陆士谔预言,黄浦江底下可以开火车,黄浦江面上大桥林立,洋人见到中国人都恭敬有礼。在小说结尾,陆士谔还记下了一段他和妻子的一段对话。妻子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丈夫说: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百年世博梦的由来。而梦想成真的过程,身为上海世博局专职副局长的周汉民最为清楚。

周汉民,现任上海世博局专职副局长,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的11月,他受命出任中国驻国际展览局的代表,前往法国巴黎做申博游说工作,曾只身奋斗在法国巴黎整整13个月。申办成功后,负责世博会的筹备工作。

周汉民: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汪道涵市长带领一批人,我就是成员之一,搞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的前期研究,就非常直接的提出,上海要举办一届世博会,不是管半年,而是管半个世纪。

199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世人瞩目,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上海正是一个重要口岸。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一些大型跨国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巴黎的塞纳河上,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一艘中型游船,船头到船尾挂着巨大的横幅,上面用法语写着“2010相约在上海”。船开得很慢,方便塞纳河边的游人欣赏船头甲板的各种中国传统表演。这艘船正是法国企业界的“上海游说团”租用的。此间周汉民奋斗在法国巴黎,做了整整13个月的申博游说工作,如果找词来形容周汉民当时的工作,那就是使命极为光荣,条件极为艰苦。

周汉民:本届世博会的申办,竞争是最激烈的,开始是六各国家,中国率先提出了申请,按照国际规则的规定,要留待半年时间让别人竞争,半年时间内,分别有俄罗斯、有莫斯特代表、有韩国、有墨西哥、有格雷塔罗代表、有波兰、有弗罗斯瓦夫代表、有阿根廷、有布宜诺斯艾利斯代表。最后阿根廷退选了,是本国的金融危机原因,那么另外四国和中国,从2001年的11月一直竞争到2002年12月30日。

竞争是非常激烈,与此同时,也相当平和,平和就在于我们是竞争,我们不是战争,我们要凸显的首先是对别人的尊重,然后才是本国所具的特质,这一直是引领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所以,竞争始终处在没有一票是铁票,也没有一条是不能争取的这样一种状态。努力,不是在一刻,而是在整个过程。我们非常高兴,我们赢得的胜利,不是一种突然的胜利,我们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胜利。我们的胜利是以88票总54票,接近2/3多数赢得的。所以,应该说全国人民的支持,综合外交资源的利用,我们是争得了一场堂堂正正的胜利。我为什么喜欢用“堂堂正正”这个词汇来形容?在国际舞台上你看到有许多的竞争,其实,有些是不可为外人道也,一场胜利凭执着、凭耐性、凭尊重、最后凭实力,所以千万不要说不说就说实力。别人实力都挺强的。

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博成功,在举国欢庆的时候,周汉民重新投入繁复的筹备工作当中,期间最难忘的要数2008年底,雷曼兄弟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对世博筹备工作的影响。

周汉民:有一个国家,那个会议已经决定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希望退展,已经把这个信息公布在网上,那一年是某年的,其实也可以讲的很实在,2009年我们元宵的晚上,我的同事告诉我,我是第一次时间请我国驻这个国家的大使从中斡旋,那天是周末,第二天上班,我们大使去斡旋,义正词切,那个国家再次修改了上次那个会议做出了决定,不惜砍掉了本国准备进行的几个项目,来支持这个国家对上海世博会的参展,它是个独立馆。这个馆从外表到内部都是非常独特而雅致,而我每每经过,我最大感怀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中国的信赖。

张玮娜:在和周汉民聊天的时候,他说当时筹备工作的两个难点,一个是邀请国家。就邀请国家这一点我们在一个月前还能在各个网络媒体上看到对预计参展方数字的争论。第二个难点就是世博园区的建设,在上海这块土地上,有18300户居民,270家工厂,动迁安置,然后建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徐盼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