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前,CPI还只是专家学者才会使用的词儿,而现在,连大妈上街买菜前都恨不得先查查CPI。 CPI之所以成为老百姓也关注的经济指标,是因为它体现了平民经济学的视角。照理说,社会财富总量也就是GDP在增长,我们每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也会增长,只要收入增幅高过物价涨幅,CPI上涨就不会成为人见人怕的老虎。可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的收入还很难和GDP同步,可这个CPI却总是比老百姓的钱包涨得快。换句话说,管好CPI,就是不让CPI偷走老百姓的钱,让老百姓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活质量。这也给我们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一个思路:如果我们管不住CPI,那我们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让老百姓的收入更能和GDP、CPI挂钩,GDP、CPI上涨,工资也跟着上涨。CPI偷走老百姓多少钱,我们就从不断增长的GDP里拿出多少钱来补上,只要老百姓的财富和生活水准不下降,CPI涨一点就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
中国GDP模式的奖与罚
中国GDP目标锁定为八,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何不能带动居民收入的齿轮?
中国的GDP财富的分配倾向于企业与政府,所以居民就是感觉到越来越穷,中国经济,成也楼市,败也楼市。
同期:我不同意说,把消费的不足,归结为房地产的发展,或者归结为房价过高,因为房价更高,是因为老百姓希望住到更高质量的房。
中国人谈起GDP,似乎是件扬眉吐气之事,的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是以平均超过9%的速度在冲刺,就算是在金融海啸噬啮后的2009年,中国依然能够保持8。7%的强劲增速,这让全世界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常年与中国合作的外资公司是如何看待中国的GDP呢?通用汽车总裁曾不无得意地表示,"我们与中国企业各取所需,中国人得到了GDP,我们得到了利润。"这是一个让人尴尬的评价,也是一个让人无奈却又似乎熟悉的场景。如此的话语,也一下子捅到了国人的"疼处"。中国GDP疼在何处呢?
王庆,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胡一帆: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博士,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国内生产总值目标8%,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
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的2010年地方"两会"上,各省(区、直辖市)2009年的"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纵观各地公布的数字,2009年我国又有1个省份--安徽加入"万亿GDP俱乐部"。至此,地方万亿GDP成员增至14家。眼瞧着GDP翻着跟头往上涨,居民收入占GDP总量却是有减无增,以1993年到2008年为例,劳动者报酬占国内GDP比重从50%下降到40%。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我觉得实际上你注意看到中国的经济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增长速度是非常快,但是中国的就业增长速度并不快,那么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就业的增长速度 一是人们的工资,那么人们的工资虽然在提高但是就业增长速度要远比GDP增长要慢很多换句话说,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增长呢是资本推动资本密集型的这样一个增长,所以呢中国整个增长方式呢不是一个对创造就业最有利的一个增长方式,那么这个就体现了在最终体现了分配上,居民的收入在下降。
中信证券国际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如果这个GDP在不断地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个大馅饼越做越大,但是如果看到大馅饼在分配的过程当中,实质上我们看到,这个居民收入在这个大馅饼当中,是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所以换句话来说,中国的GDP财富的分配倾向于企业与政府,所以居民就是感觉到越来越穷,觉得这个企业越来越富,尤其是像这个国企,收入越来越高,政府的腰包也越来越大,但是居民的收入相当于越来越小,这也是中国一个根深蒂固的,就是大家消费不足,最主要还是收入,居民的收入相对的贫穷化。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受制于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消费者购买力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成了今年两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我们中国经济增长过去的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快速增长中呢工业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服务业增长速度很慢,但是呢我们都知道,工业增长是资本密集型增长,而服务业型增长是劳服务业动密集型增长,那么如果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话我觉得我们着力点应该是实现更有利于创造就业的增长方式的转变,那么也就是发展。那么发展服务也创造了这个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自然也就提高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
中信证券国际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要充分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的话,分为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一次分配当中,在一次分配当中,政府要从税收,比如现在开始,要改革这个个人所得税的这个草案已经提出来了,二次分配的角度就是说政府手上有钱,它可以通过政府支出转移,比如说,通过提高贫困县人口给大家,就是让你口袋里的收入更多,你就会去消费,或者给你消费补贴,甚至发一些消费券,就是把去年的一些产能过剩给消化掉。
编辑:徐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