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珠三角最后的“人民公社”
2009年01月15日 17:13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崖口村] [人民公社] [财经正前方]

人类第一次大胆的进行社会主义雏形的实践

如果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那么大量劳动力就被排挤出去了。比方说就业是500号人吗,那么剩下的3、400号人怎么办?他出不去,他没有就业能力,都5、60岁,4、50岁了,这些人怎么出去打工?没有能力了。又不能让这部分变成失业阶层,那在家里白吃,那也不行,那么这是就陆汉满非常巧妙的地方。

解说:30多年来,陆汉满的做法实际是在村里实行双重“双轨制”。即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双轨制,一个村庄可以搞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双轨制,农业的生产效率低、风险大,因此,村庄巧妙的利用土地出租的收入来扶持农业生产。

陆汉满一生的追求,都是要在崖口村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弱者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实行共同劳动,按劳分配,使得弱者通过劳动也能过上稳定的生活。最为陆汉满称道的是,在崖口村,村民没有失业的风险。有能耐的人可以自己经商办企业,有技术的人可以去工厂受聘,没有能耐也没有技术又怕冒风险的人,则可以留在生产队和大队劳动。即使是劳动能力最弱的人,还可以由生产队安排放牛的工作,每月也有500到800元的收入,不愁没饭吃。

罗必良:一个社会,包括我们执政者,包括企业家,包括任何一个单位的决策人,可能从陆汉满身上能学到很多。经常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好像在陆汉满身上可以找到非常典型的注释。我们之见过两次面,请我们吃饭,他走掉了,我觉得非常奇怪,最后他们说陆书记从来不参与。但我也不是非要注重那一步。从这个人身上,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去学习的一些东西,任何一个决策者在形成他的制度的时候,他的制度目标应该非常清晰,同时应该估计到这个制度目标能引发什么后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种人,要是陆汉满就知道,他知道他的人民公社一旦把土地变成股份制,或者把现有的人民公社这块位置更替经营。他也知道它也可以出租,出租收益会高得多。他也知道可以外包出去,收益高的多,但是它的另外一个梦做不到,按劳分配做不到,参加劳动,获取收益,从而打击,或者约束不劳而获,这块没有办法变成现实。他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知道,但是不走这个路。所以最后这个制度他不能接受。因为他是决策者,它的决策一定要和他的个人理念,个人目标必须是一致的,否则他怎么能够成为决策的核心人物。正是这样的东西,把他的个人理念融合进去,最后这样的一个个人理念,能够在群众中得到响应,也就是你的号召力能够得到响应。

早在1824年,乌托邦空想者欧文来到美国Indiana州的Harmony小镇,并将之易名为New Harmony并开始将自己的团结公社理想付诸实践。欧文在New Harmony的计划吸引了当时全美各地的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大家满腔热血的要在当时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实现他们的理想。New Harmony小镇虽然资源还算丰富,但欧文带领的这场运动最终却因为想事的人太多,干事的人太少等原因而以失败告终。这场美国Indianan州的运动也被视为马恩之前,人类第一次大胆的进行社会主义雏形的实践,讽刺的是,这场实践的地点是美国。其实欧文的乌托邦设想与大跃进时期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思想的狂热最终无法取代现时的冷酷,导致这些伟大的空想与实际脱节,注定失败。但社会主义的设想不一定总是和现实相悖,社会主义的实践在欧洲还是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崖口村也是一个将设想联系现实,逐渐适应市场环境的一个。

解说:12月25日,村民阿谭其了个大早,身为生产队长的他,习惯的来到村祠堂公告栏前,开始今天的“派工”。这里的“工分制”没有制定每一项农活的明确工分定额,但长期以来,每个生产队形成了自己的惯例。比如农忙期间,社员所获工分相对农闲时较高。播种的工分标准一般为100分/亩,收割的工分标准为80分/亩,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当天出工的人数平均计算。

下一页:靠在生产队挣“工分”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少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