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研究资料表明:尽管私有经济已经融入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细胞,但中国仍在坚定地走“集体化道路”的村庄,仍有7000多个。就在时常以经济先锋而著称的珠三角地区,广东省中山市南蓢镇崖口村,就以走“人民公社”之路而独树一帜。
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每一场革命,都是从农民开始。80年代初的革命也不例外。1980年初,发生在安徽小冈村的、一场被命名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体制革命已经席卷中国。在这场体制革命中,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的前沿成为市场经济的成功代表。然而,广东省中山市南蓢镇崖口村,在这个“革命、改革”的浪潮里,却通过民主的程序决定继续走“人民公社”的道路,并延续至今。有人说,这是珠江三角洲最后的“人民公社”。
解说:在伶仃洋的西岸靠近珠江入海口处,有一个名叫“崖口村”的海滨村庄。同周围的村庄相比,崖口村在外表上没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这里的人和睦相处,过着悠闲的生活。然而深入村庄内部你会发现,自1981年以来,崖口村在经济体制上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坚定地走“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的道路,一走又是30年。这也是崖口村远近闻名的主要原因。
静静的崖口村至今仍坚持着集体生产制,这的确让人深思
谭顺宁(《崖口村资料汇编》主编):在我们这个村庄,我们的村委会还叫做大队。这个大队的叫法是一直沿用人民公社的一个叫法,沿用到现在。相应的话我们村委会下面有八个自然村,八个自然村它也分为十三个生产队。这个生产队也是沿用人民公社这样的一个背景。为什么这个叫法会一直沿用下来呢,是因为我们这个村庄一直还是以农为本。基于耕作耕田的一个需要,沿用这个人民公社这样的一个管理的模式,所以这个叫法就一直留存下来。并且一直叫到现在。
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在我看来崖口村能够走到今天。在三十年快速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特别是在一个市场经济发展格外迅速,这样的一个氛围下也是很难想象到的一个东西。
田头有了收割机,社员田间劳作更轻松了
解说:1958年2月18日,是中国农历戊戌年的正月初一。在这一年的春节,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在中国拍摄了纪录片《早春》。影片中反映出当时的一些乡村在春节期间就开始投入到了农田水利的建设当中。
解说:在城市里,这一年的春节似乎也处处体现出不同寻常的现象:在上海,一万多名准备返乡过年的职工纷纷到火车站退票,节省出十列火车,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说,空下来的车皮要用来运货。在上海钢铁六厂里,乙班炼钢工人多炼了四炉钢,其他班的工人也不示弱,全天比原计划超过二十三炉钢。在上海南京路上,第一百货公司职工春节前每天延长一个小时营业时间;年初二,全体义务劳动一天。在北京,春节这天最热闹的是十三陵水库工地。为了迎接新年,两万七千多名民工、官兵、干部、学生的劳动歌声响彻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就在这一年元旦,《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乘风破浪》的社论,号召人们乘长风、破万里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下一页:人民公社这一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早产儿呱呱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