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闾丘露薇] |
闾丘露薇,从2003年的“两会”报道、到进入硝烟滚滚的巴格达,到出现在非典蔓延的北京街头,再到《我已出发》一书出版,她一直处于新闻的焦点之中。特别是当她进入战地巴格达后,竟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中国的男记者哪里去了?”的讨论,足见其影响。
如今,从国外学习回来的她,却不爱谈起过去。“做一名记者,归零心态很重要。就算你以前做过再大的事情,从其中得来的经验应该沉淀下来。但是当年的感觉,一定要忘记。不然,便很难沉下心来,做什么事都会觉得闷、觉得无聊。”
闾丘对娱记的看法很宽容
由于频频出现的“偷拍”事件,包括香港演艺人协会、保护私隐组织以及众多媒体、明星均掀起讨伐“狗仔队”的热潮,要求立法保护私生活。“娱记”,一夜之间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闾丘对娱记的看法却很宽容。
“我从不觉得跑社会新闻的记者就比娱记高尚。相反,我觉得他们很敬业。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记者,都是各司其职而已。在香港,对娱记和跑社会新闻的记者分得比较清楚,有利于两方面的发展。对娱记没有学历要求,娱乐新闻也不会进主要时段。在内地,对娱记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二者界限也比较模糊。至于明星和狗仔队,相互催生,他们是互存的。所以我觉得明星们去骂他们,其实也没必要。何况,公众也有知情权。关键是这二者怎么平衡。
“举个例子,上次肥肥沈殿霞在家中昏倒,被送到医院。很多记者都去了。救护车到的时候,跑社会新闻的记者都靠后了,娱记都冲在最前面。他们也有工作压力,可以理解。可是人太多,导致救护车一直打不开门,这就很值得大家思考了。”
做一名记者必备的素质是敬业
谈起理想,闾丘笑道:“我们那一代人跟现在的年轻人太不一样了。上世纪70年代,我的理想是当居里夫人。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讲究公平、公益,我的理想又是当一名记者。那会儿看了很多报告文学,以为当了记者,就可以伸张正义。那时候还很单纯,我的世界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我的概念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等到真正成为记者,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用两分法看待事物、一刀切,总是不对的。也不能把自己提得太高,记者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能准确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已经很不易了。
“如果要问作为一名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不说假话、有责任心,自然是很重要的。不过,我觉得敬业更为重要。你得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自己推着自己做很多事情。这种要求不是表面的,不是糊弄糊弄就行的。因为这一行,其实老板并不知道你在做什么,采访、写稿子,都是你独自完成的。做成什么样,关键在于自己。除此之外,跑什么线,掌握什么专业知识很重要。尤其时政、财经方面,如果没有专业素养,也可以做得下来,但总归是不一样的。”
做记者这一行最要紧的是坚持
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闾丘把她归功为坚持。“做这一行,其实会常常想到放弃。一般来说这种想法在两个时刻分外强烈。一是与同期进来的同事攀比。为什么他们成名比我早?机会比我多?再一个就是被挫折感压垮的时候。为什么我想做的做不到?为什么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相关阅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