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与历史意识
2006年12月04日 10:34 《视听界》 】 【打印共有评论0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是明天的一页页历史。这也就是说以真实性、即时性为其生命的新闻,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既然记录的是变迁,记载的是历史,我们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自然就得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我们就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到历史的流程中去考察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高屋建瓴地去挖掘其新闻价值。

一、以历史的眼光,去透视新闻现象,观照新闻事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今天的新闻在明天仍然具有真实性与生命力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新闻报道,或者回过头去看看自己几年前、十几年前所做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不会为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天语梦呓般的报道而感到脸红心跳的。那一串串数字、一行行字符、一个个画面,相信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都会留下永远的痛、永远的遗憾甚至忏悔。但是我们也同样有理由相信,我们绝大多数新闻工作者在做这些新闻报道时,也同样是付出了真心的,同样没有忘记新闻真实性这一重要原则。之所以会如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在做这些报道时,未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新闻素材,把握报道角度,得出合乎历史规律的见解。是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笔者认为,新闻的真实性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横向的即时的概念,它更应该是一个纵向的历史的概念。既然新闻是对社会变迁的记录,是历史的秒针,那么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就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新闻事实,去把握报道的真实性。我们的记者在对新闻素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中,在报道角度的选择,侧重点的选定方面,都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将某一新闻事件、某一新闻现象,都置于历史的流程中、历史的大视野中,从全局、整体上对事件进行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得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见解,使新闻的真实达到一种历史的真实,使新闻报道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里让我们试举金庸在香港《明报》的一些预测性报道为例。1976年,当“反击右倾翻案风”在大陆刮得正盛,邓小平再次被流放到江西农村时,金庸预言邓小平不久就会重返权力舞台;1979年,中国对越作战,他预测中国占领若干土地对越南当局给予教训后必定撤退,他对于进军到何地为止,何时撤兵,都有大胆的预测,结果都被他言中了;1981年,《明报》又说中国当局决定收回香港,大概会在收回日期之前15年左右正式宣布,事实上中国于1982年宣布定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正好是15年。之所以会如此料事如神,金庸说:“《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的。”(参见傅国涌著《金庸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可见正是以历史的眼光去考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才让金庸的预测性报道能够如此准确。

既然今天新闻记载的是明天的历史,那么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勇敢地担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一条看似真实、实则虚假的新闻,影响的是现实,也是历史。首先,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条条貌似真实、其实虚假的新闻报道必然会形成一定的舆论态势,那完全可以扰乱人们的视线,产生误导,对现实生活及社会走向产生某些影响。其次,今天的新闻报道总是会作为历史遗存留给后人的,后人也会根据今天的报道内容去研读历史,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如果我们留给后人的是一条条虚假的报道,那就等于是伪造历史,是对历史对后人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纵观时下某些新闻报道,为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抬高媒体知名度,不惜张冠李戴、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什么中国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前至少派出10万名各级官员到英国进修培训,什么北京大学录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李克贤为某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员,什么北京孔庙将立高考状元碑,收录历届省级状元名单等等。这些虚假新闻通过大小媒体的热炒,形成什么样的舆论氛围,从而对人们的行为、心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这样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还有另外一种新闻,其危害性也很大。那就是为了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了捧场作秀,故意人为地将新闻事实或某些新闻现象进行加工、拔高,以求轰动、抢眼。这一点在一些小报及地方媒体显得尤为突出。比如我们有些媒体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个别领导所搞的奠基、开工、签约之类的面子、形象工程的报道,总喜欢没话找话地穿靴戴帽、无限上纲。更有甚者,某些媒体、某些记者,甚至将此作为常态报道的固有思维模式,几乎所有的新闻都犹如注水猪肉般充满了溢美之词与虚假信息,不是最大,就是最好,不是第一,就是前茅。久而久之,必然会在一些区域形成某种舆论态势,这对社会民情的影响将是很可怕的。对历史的发展走向,对后人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一段历史,其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们本着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能够想到这些虚假报道将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每一位记者都能坚持从丰厚的历史积淀中去感悟现实的意义,就会对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去独立认真地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而不是去盲目地廉价颂扬,甚至弄虚作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李鸿建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