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豫有约》中的人文精神
2006年10月24日 16:43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二、《鲁豫有约》中的人文精神

(一) 个性化的人文视角

美国著名评论家肯尼斯·伯克说:“故事是人生的设备。”听故事与讲故事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鲁豫有约》的定位就是说出你的故事。节目所邀请的嘉宾也是有故事的人。《鲁豫有约》的嘉宾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星光闪耀的演艺明星,比如“不老的传说”——张学友、超级女生——李宇春等。第二类是大起大落,经历坎坷,能见证一段历史沧桑的人,如在反右、“文革”中蒙受冤屈而大难不死,从囚犯到作家,由文人而下海,成功创办了华夏中视城的传奇人物张贤亮等。第三类就是我们身边的为社会关注的普通人,如一位为了美而数次整容的刘大妈等。虽然节目题材广泛,被访人物不同,但节目都是从这些人物坎坷的,富于传奇性的人生经历和通达的人生态度和较为正确的人生选择的视角,把嘉宾的思想和智慧,生活磨砺与人生体验,传递给普通观众,让观众去体会人生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让观众对人生、对社会进行深层的思考。

面对每一个嘉宾,主持人都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访谈的过程仿佛在与他们聊家长里短,但家长里短中又透着许多文化、社会、道德的信息”,让观众感到意味无穷。

在《鲁豫有约 记忆乒乓往事》这期节目中,邀请的嘉宾是当年的林惠清等四名女乒乓球队员和他们的教练。节目中他们重温了1965年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运动会上夺得女子冠军以及比赛前的刻苦训练的经历,而且还回忆了获奖后经历“文革”的历历往事。这样不仅让观众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还让嘉宾以个体回忆的方式带领观众回顾了“文革”这段共和国的特殊时期。节目不但可以引起经历过这个时期的观众的共鸣,而且可以让年轻的观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段历史,所以节目给予观众一种人文的历史厚重感。

这种人文的视角不仅表现在采访本身就具有历史感的嘉宾的节目中,还表现在采访一些风云时尚人物的节目中。比如在采访谢霆锋的那期节目中,当谈到有关谢霆锋撞车入狱的事情时,鲁豫很关切到问:“你那时侯却是个孩子,能承受的了那么大的打击吗?”谢霆锋回答:“我既然做着大人的事,就要承担大人的责任!”鲁豫引出嘉宾这样的回答,不仅可以引发观众对谢霆锋本人的重新思考,而且还向受众特别是年轻的受众传达着这样一种讯息:要做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这样就在娱乐之中教育了受众,在教育中体现了人文的精神。

2004年《鲁豫有约》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节目更加寻求一种大众生活的平易气息,所以更加关注普通人,更多的是宣扬一种普通生活中简单的人生道理和平易的人生态度。如在《鲁豫有约 我为整容狂》的节目中,鲁豫听完嘉宾关于整容的故事和整容专家的意见后,在节目的尾声,她以一种朋友的口吻告诫大家:“如果不是心理或工作的需要,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去整容,相信你是最美的。”《鲁豫有约》就这样用嘉宾的故事来启迪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带给观众自强不息的人生感悟和人生动力,很完美地把大众化、世俗化和人文品位统一起来,不但对培养观众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二)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

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是:“由主持人邀请嘉宾(含观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平等、真诚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电视言论节目”。所以访谈节目需要营造的就是一种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话语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主人的主持人才能春风化雨,作为客人的嘉宾才能感到宾至如归。有了这样的环境,大家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敞开心扉,充分交流思想。《鲁豫有约》就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谈话空间中尽量为被访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场”氛围,让被访者感到舒服,愿意与主持人沟通,愿意把心底最深处的话讲给观众听。正如鲁豫所说“我要给被访者一个很宽松很真实,没有被侵犯的氛围”,这正充分体现了节目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这种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的营造就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现场情境的营造。

交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善于运用情境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提高交谈的效果。“信息环境的具体情境一般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的组织主要是对选定的演播环境进行精心布置,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节目背景”。

改版前的《鲁豫有约》往往选择的采访环境是被访者的工作地或相对熟悉的场景,这样可以使嘉宾很自然很舒服地把准备好向大家敞开的那些事情讲出来。比如在采访璩美凤的那期节目,采访的地点就选在了香港凤凰卫视的一间会客室,透过落地的玻璃窗,就看到了维多利亚港,宜人的风景使得璩美凤不禁感叹“好幸福啊”。之后的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改版后的节目被搬进了演播室。演播室毕竟会给人一种拘束的感觉,所以演播室的中间摆放着米黄色的沙发,来激发嘉宾的兴奋、愉快等肯定性情感。

心理环境主要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情绪状态。在《鲁豫有约》中,这种环境的营造方法之一就是台上嘉宾与台下观众的互动。例如,采访梁家辉的那期节目中,鲁豫留出一段时间让现场的观众把带来的礼物送给梁家辉,梁家辉也拿出自己写的书让每一位观众为他签名,台上台下的真情互动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嘉宾,节目的人文精神也从这一点一滴的感动和这温馨的氛围中表现了出来。

2、主持人的真诚。

“一般说来,要使访谈对象自愿说出心里话,还需访谈者推诚相见,以心换心。当对方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时,总是有一定原因的。但是只要你用真诚打消了他的顾虑,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向你倾诉衷肠”。所以,真诚是谈话节目的灵魂,缺乏真诚的沟通,就不可能获得真诚的共鸣。

我国的有些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采访普通人时,常常表现得盛气凌人,结果使没有面对过镜头的嘉宾更加紧张;采访一些重要人物时,却采取仰视的态度,整个节目下来,就像嘉宾的个人演讲,主持人却成了一个传声筒。这样都不能达到真诚的交流。而《鲁豫有约》中的鲁豫面对的嘉宾无论是叱咤风云的资身政要,星光闪耀的社会名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人物,都没有用“煽情”“赚眼泪”来刻意追求轰动效应,也没有用咄咄逼人的话语去追问被访者的隐私,而是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语境中,轻松愉快、亲切真诚地与嘉宾交流。

“倾诉”是一种真诚的表现,“将心比心”是真诚的内涵。《鲁豫有约》节目中,鲁豫常常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嘉宾,让嘉宾充分表达,而鲁豫多以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出现,她温和地看着嘉宾,既不一味地露出笑容,也不咄咄逼人。眼神中或流露出欣赏,或是同情,甚至还会有丝丝陶醉。当嘉宾说的动情流泪时,她会递上一张面巾纸,虽然没有语言,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嘉宾开怀大笑时,她也会发出会心的笑声。这些细节都体现出了与被访者同悲同喜的人文关怀。

(三)充满温情的人物访谈

谈话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目的就是要同别人沟通。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不仅要善于倾听,还要善于提问。《鲁豫有约》中的鲁豫的提问就充满了温情,给人一种在与朋友谈心的感觉。由于节目中的有些嘉宾有着坎坷的经历或备受争议的往事,当事人往往不愿再提,所以为了让观众了解事实的真相,但又不伤害被访者的感情,鲁豫的提问很婉转,很贴切,很能触动对方的心灵,具有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人文关怀的感情。正如她自己所说“有些尖锐的问题该问还得问,但我会说得比较婉转”。例如在采访毛阿敏时,漏税问题是一个观众很关注的话题,鲁豫没有回避。当她谈到这一敏感话题时,她用一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设身处地的内心独白“天啊,我有可能要坐牢”引出了其后的问题,这样会让观众与嘉宾都感到主持人的善解人意。这种充满温情的提问,就渗透出了节目中不以旁观者态度而是以当事人的态度参与其中的人文关怀。

三、结语

《鲁豫有约》虽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它确实给我国纷繁的人物访谈节目增添了一丝平实的色彩和一份人文的关怀。我国《宪法》已明确说明了“人权”,这说明我国对“人”本身的重视程度提高,作为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的媒体,更应把人文关怀作为一种节目的追求。虽然不同的访谈节目有着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故事,但本文以《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节目中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希望更多的访谈节目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个人的尊严,关注人生的意义,为受众奉献有积极意义的娱乐产品,给受众带来感官快感的同时,也给予受众一点心灵的慰藉和有价值的精神滋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系 郭爽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