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化大观园》六百期特别活动 走近中日文化匠人


来源:凤凰卫视

9月23日,由凤凰卫视与日本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系列活动之大巧若拙•淬炼匠心暨《文化大观园》六百期特别活动”在日本驻华大使馆举行。今年9月,《

进入凤凰卫视之前所做过的大大小小的专题片和纪录片就不提它了,单就进入凤凰卫视以后所担纲做过的《寻找远去的家园》、《永远的三峡》、《纵横中国》、《世纪大讲堂》、《文化大观园》这几档节目,我所对话的学者专家,应该是在2000人次以上了。他们中有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文博学家、民俗学家、宗教学家、哲学家、外交家、经济学家、军事学家、艺术家、艺术史家、文学家、批评家、导演、剧作家,还有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包括造纸的、雕版的、拓印的、造笔的、造墨的、搞竹雕的、木雕的、石雕的、砚雕的、打铁的、铸剑的、做壶的、做茶的、做香的、还有搞漆艺的、瓷艺的、陶艺的……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不一而足,真的是一个文化的大观园。试想想,如果不是因为拍电视的需要,谁会有必要、有机会、有兴趣去接触这么多的学者、专家、匠人?谁会把知识面铺得这么宽,表现出一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的“知道分子”的样子? 

12年来,我们的足迹踏遍天南地北、高山大海。

哪里有寺庙,我们虔诚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哪里有古墓,我们警觉的目光就出现在哪里;

哪里有绝艺,我们惊诧的神情就出现在哪里;

哪里有文物,我们羡慕的表情就出现在哪里;

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古庙、古城、古村、古墓;

我们最喜欢拍的对象,就是老和尚、老道士、老艺人、老房子……

总而言之,只要这东西上了年纪,有了沧桑,够得上老物件,我们就感兴趣。

12年来,我们22次走进故宫,看紫禁城这600年的老宫殿怎么挖地三尺,怎么掀屋揭瓦。那一年故宫大修,我爬到了太和殿的屋脊上,把金銮殿整个儿踩在了脚下。 

12年来,我们见庙就参,见佛就拜,见师傅就施礼,进过的庙,拜过的佛,访过的大德,绝对超过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当然,我在禅堂里打禅七挨过的板子,也绝对超过任何一个搞电视的人。但是同曹山宝积寺小师傅们在秧田里的欢声笑语,也会永久回荡在我的心田。托凤凰的福,全中国的电视台只有我们《文化大观园》有如此殊胜的机缘,可以全程参与和报道诸如千年等一回的南京长干寺地宫佛顶骨舍利发掘、奉安和台湾佛光寺佛造像身首和一的盛大佛事活动。尤其难以忘怀,十八岁的班禅大师很庄严地用藏语回答完我的正式采访后,突然微笑着用地道的北京话同我说:“我很喜欢看你主持的《文化大观园》。” 

12年来我们多次飞越台湾海峡,多次参访宝岛四大名山,聆听星云大师、圣严法师、惟觉长老、证严法师的开示,星云大师的睿智,圣严法师的庄严,惟觉长老的亲和,证严法师的慈悲,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我们还亲眼见证了两岸《富春山居图》的合璧重圆,凭吊张大千的梅丘,寻访二蒋的灵柩,登上于右任的高山墓地,向胡适墓献上一束鲜花。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青铜重器、晋唐法书、宋元名画、明清官窑,也通过我们的镜头一一向大陆人民和世界华人展示其绝代风华。 

12年来,我们走访过所有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史前文明的曙光,从古玉的斑驳沁色中浮现;周秦汉唐的辉煌,深埋在厚厚的黄土之下。望着被盗墓贼光顾后空空荡荡的墓室,我们同考古队员一样愤怒和绝望;我们也以不能公开报道和讲述那些触目惊心的盗墓故事而感到万般遗憾和无奈。

最大的遗憾和无奈,是走过那些正在消失的古老村落,还有村落里已然老去而后继无人的老艺人。这样的情景不只是发生在中国,在日本,一个我们认为对传承和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得特让人羡慕的国度,传统艺人甚至人间国宝,也发出同样的悲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全球的难题,《文化大观园》每次接触到这样的选题,总是悲欣交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记录和呼吁。我们最不愿意的,是我们的记录将成为天鹅的绝唱。 

12年,《文化大观园》换了三个制片人,也请三位参与录制节目的易学大师给《文化大观园》卜了三个卦,算了三次命。 看来,我们的命还算硬,不管怎么说,它存在12年,做到600期,一个纯文化栏目,没有广告,却赢得不错的口碑,培养了一批铁杆粉丝,老板每年年会上都力挺,真是不容易,还说什么呢?“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 在这里,我要向老板深深地鞠躬,12年了,《文化大观园》没给您挣到钱,却花了许多白花花的银子。虽然人人都说好,却没人肯投广告,真是对不起!鲁湘代表《文化大观园》全体同事,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您的理解和欣赏,是我们坚持做下去的强大动力。 

当然,还有铁杆粉丝的一路陪伴和支持,使我们即使行夜路也不孤独。这里念三段粉丝留言:

“看了10年以上的《文化大观园》,从祖国的小花朵到中年阿姨(80后)。对陪伴我成长的《文化大观园》太有感情了。一直想问,怎么能找到第一期到现在的全部视频,太想从头再回看一次了。这种从第一期再回看一次的想法,已经成为执念了……”(普吉风尚)

“王鲁湘先生的节目,包罗文化百态,沉淀生命美感,观看时特别沉醉!大学学的知识都过时了,王先生的节目却有超越时空的美好!”(晓蕾)

“每次看《文化大观园》,心灵都会接受一次洗礼!感谢你们的精心雕琢,感谢你们的精神财富!愿你们越办越坚持!发光!”(sumi) 

哎!有这样堪称灵魂伴侣的观众,夫复何言!尽管知道这些话,主要是激励我们的斗志,许多是溢美之词,但它们确实能击中我们心中最柔软地方。我们只能说:谢谢,谢谢你们! 

今天,我们在日本驻华使馆举行这个《文化大观园》600期的庆祝活动,一方面是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另一方面,也是在这里开启我们的第601期《文化大观园》的录制。我们在日本拍摄的匠人系列节目,播出后受到热烈追捧,甚至“匠人精神”这个提法,也是在我们节目播出后一个月,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现在它已经成为非常时尚的一个词,风靡中国。

其实我们电视人也是匠人,我们常说搞电视的人是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相结合,以体力劳动为主,这就是匠人的劳作特点。我就是这样的一个电视匠人,我的同事都是。把手里的活做好,做精,做绝,就是我们的追求和事业心。

事实上,《文化大观园》坚守12年,埋头苦干600期,光靠聪明是坚持不住的,这里确实有一股拙劲,“大巧若拙,淬炼匠心”,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正录制的电视访谈的主题,相信嘉宾们一定能碰出思想的火花!

[责任编辑:马超 PV031]

责任编辑:马超 PV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undefined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