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从总书记到与党决裂 政坛失意情场幸运
2008年09月09日 14:2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垂暮研习文字学 留下的最后一个字"抛"

在江津的那些年,陈独秀又捡起了他的一大爱好,研习文字学。

朱:他这个人生有三次低谷,都回到了文字学研究,第一次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他到上海去没饭吃也没事干,就研究这个小学,他的老师是章太炎,然后他的第二次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他在南京监狱里面,被逮捕了,坐了五年牢,就又回到这个课题上,然后他到晚年的时候在江津他又捡起这个事。又捡起这个事。而且他把这个《实庵自传》,他自己的自传摆在第二位,把小学摆在第一位,他本来准备把这个《实庵自传》写完,因为他要立志把小学写完,结果这个也没写完那个也没写完。

主持人:他可能没有料到自己的生命会这么短暂。

朱:他没有料到。他最后一个字是抛,抛弃的抛,有一点宿命论的味道,也就说他一个字这一个字地研究过来,研究到他生命终结画句号的时候,那个字是落在抛上头。

朱:抛上,抛还没有研究完去世了。

主持人:还没有完就抛手人寰了,是有点宿命论的味道。

1941年夏天,家里因时常往来大人物而被小偷盯上了。

主持人:那天好像是个很炎热的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潘兰珍两个人在外头歇凉,歇凉的时候隐隐约约觉得里头屋里头有点动静,但是没怎么太在意这个事情,也想不到小偷会光顾这么穷的人,结果进去以后发现失盗了。

朱:可能小偷还认为他是有财有钱的,因为大人物来看他,看他家里还带着东西,其实偷走了以后很沉的,都是书,打开一看是书。他又不能暴露自己,他就一把火把它烧掉了。

主持人:这个案后来还是破了。

朱:破了,破了以后什么都追不回来,也没有什么办法,他烧掉了,对陈独秀,对他也有打击,很多,包括一些很重要的朋友的信件也毁了,倒霉的人没办法。

陈独秀的最后岁月,是潘兰珍陪着他度过的。这个旧式女子给了陈独秀晚年意想不到的平静和安稳。那次失窃对陈独秀心里的打击,恐怕也只有她才有深切的体会。陈独秀不无伤感地说,我们是流落异乡之人,小偷竟不放过,真是坐以待毙了。之后的整整8个月,他几乎没有心情动笔做事。1942年,几次昏倒之后的陈独秀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拉着身边北大同学会委托在江津照顾他的何之瑜,指着潘兰珍说:"她还年轻,之瑜你帮她找个工作做,莫拿我卖钱。遇到合适的,再找一个人,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必自立。"潘兰珍哭着在旁点头,1942年5月27日晚9点40分,陈独秀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朱:陈独秀这个墓,他的公墓应该是在这边,他的妻子在这边,在右边。虽然是合墓,但是棺材还不是一样。

主持:同穴不同棺。

朱:他的原配是在1930年去世的,他的第二个妻子,高君曼,1931年去世,葬在南京。那个墓呢,当时因为他跟陈独秀的关系已经破裂了,所以陈独秀对她的墓在什么地方不太清楚。他的第三个妻子,潘兰珍,她是在1949年在上海去世的。她的墓地应该是在那边。现在这个墓地等于是陈独秀跟原配的一个合葬。

主持:我有一个想法,就是陈家一门英烈--陈延年、陈乔年现在都是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但是我觉得与其让陈独秀先生孤独地在这个地方躺着,还不如在他的墓的左右各来一个义冢,乔年先生的义冢,然后陈延年先生的义冢,在他的左右,按照这个父亲居中,母亲也居中,正好高夫人是他们的身生母亲,然后两边各来一个义冢,可能更好一些。

朱:而且他们三个人都是中央委员,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委员,放在一起挺好。

往期精选:

李鸿章:晚清“破屋”的“裱糊匠”

解读双面李鸿章:卖国贼?还是洋务领袖? 

普陀山观音显圣 佛文化的中国演变

《文化大观园》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9月7日(周日)17:00-17:45

重播时间:9月8日(周一)0:55-1:40  9:00-9:45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冷足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