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从总书记到与党决裂 政坛失意情场幸运
2008年09月09日 14:2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陈独秀对孙中山有距离感 非"老大"不做

在陈独秀组建政党之前,很多党派组织都曾拉拢过他,这其中不乏与他私交甚好的朋友,但都被他一一拒绝。

孙:他当时觉得中国的政党是乌合之众,虽然国民党那时候已经有表现出一种那样的,就是孙中山领导的这个政党,有一种生气在里面,但是他觉得还是有一种士大夫文化和中国传统的东西在里面,你比如说孙中山里面讲宣誓,按手印。

主持人:这个陈独秀非常反感,黑帮的做法。

朱:他跟孙中山本人没有交往,但是跟他的部下张继、邹容都是朋友,他就发现他们中间的人,包括汪精卫都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所以他对国民党,包括孙中山,他是有一种距离感,因为陈独秀这个人个性比较明显,他是喜欢做大老板。他要做老大的。举大旗,所以他一看,就没他的位置了他就不加入了。

陈独秀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差异

起初,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深刻。

孙:他当时其实对苏联并不了解,当了解以后是二十年代末期三十年代初他才开始真正了解苏联,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从理论层面来看,陈独秀对共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是比较表层的,或者说他们接受的结论性的东西,至于这个学说怎么样他没有深入的研究,在这一点他还不如李大钊。李大钊在当时有一些从经济学、从哪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他还有他自己一些特点的,而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永远的真理,它是一个时期的真理,那个时候的文人,像李大钊这种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我们后来的共产党人的理解又不一样。

陈独秀当时怎么想的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去猜测了,但是从他留下的一些文章和那些办的杂志,以及周围的人的回忆录里能感觉到,他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新的一个力量,一个层面出来,就像鲁迅当时希望中国有个新的知识阶级,之所以中国不行,中国没有一个像俄国那样一个独立的知识阶级存在,那么我想陈独秀他也会想,中国也没有一个像俄国那样,那样的一个政党,有力量的一个政党,能够带领这个民众,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一个政党,他之所以能够组建共产党就是有两种因素,一个就是在新青年时期,那些朋友圈子,比如像张申府,就张松年。

主持:他是很热衷于组党的了。张申府。

孙:李大钊。李大钊对苏联的当时新生的苏联的那样的理解,这些对他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共产国际确实当时派了人来了,那么就是一拍即合。

窝囊的第一任总书记 受斯大林共产国际约束

1920年,陈独秀应陈炯明的邀请,到广东办教育。同行的还有共产国际派来的建党"催化剂"维经斯基。那时的陈独秀对于建党仍然三心二意,骨子里的文人气使他并不想今后将政党政治作为主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家一致推选陈独秀为第一任中央局书记。

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的时候,陈独秀还在广东以全省收入的十分之一做经费当着教育委员长。广州高校很多,青年学生听说陈独秀在广州,都想一睹他的风采,各校校长也纷纷拜访他,请他务必赏光,去学校演讲,以免被学生谴责为无能。那段时间,陈先生的大论响彻广东各大高校的讲台,内容当然也逃脱不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阐述,这对青年学生造成的影响十分强烈。

当然,他的那一句"万恶孝为首"也惹恼了广东的保守派,他们紧锣密鼓地盘算着"找机会将陈独秀赶出广东"。中共"一大"结束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嘱咐包惠僧说,陈独秀现在是中央局书记了,既然是书记,就要回到上海,负起责任来。包惠僧汇报给陈独秀,他心里琢磨着,是到了该打马回程的时候了。

1921年9月,陈独秀从广州回到上海,在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之余,他仍在秘密主持《新青年》的编撰工作。由于缺乏谨慎,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因《新青年》被抓进上海巡捕房,两次都被共产国际营救出来。如此,他在广州发下的"不要国际帮助,独立干革命"的宏愿便难以兑现了。当陈独秀的手和他一向不感冒的马林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某种未来便已被注定。

唐:他在成立共产党以后,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职务,他必须要受到苏联,斯大林共产国际的约束,所以这段时期是最窝囊的时期。

主持人:他既不独立也不自由。

唐先生:他的思想都不能得到贯彻,他必须服从,违心地服从共产国际。

主持人:好像他的那个儿子陈乔年先生,就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跟父亲有过一次争论,陈乔年的意思就是说,他也参加了武汉的会议,说父亲你的路线进行了清算,你对大革命失败是要负有责任的,陈独秀很生气,他说我有什么办法,我的一切的东西都有一个共产国际代表坐在那个地方指手画脚,不经过他根本就行不通。

唐先生:对,而且这个情况还不能讲的。

主持人:还不能讲,还是纪律。

唐先生:纪律,不能讲,共产国际给你什么指示,斯大林给什么指示,有什么决定,他必须去执行。

下一页: 蒋介石发动政变 陈独秀被党内清算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冷足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