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记忆——沈浩与小岗村的故事
2010年03月23日 10:4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2006年,沈浩想把小岗的部分土地集中起来发展工业,一经提出,遭到小岗村村民和社会各界的抵制和质疑,沈浩坦言那一阶段压力非常大,并做好离开小岗的准备了,但一件事情让他又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小岗。

沈明儒:为什么又愿意跟它搞了,接着以后,国家又出台了土地政策,《土地法》又修改了,允许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再又允许土地流转,允许出租,允许土地入股,它虽然是,国家承认了,当然他就说,国家政策也好了,也支持我了,现在小岗发展,已经进入招商引资,发展工业阶段,刚迈上快车道,我走太可惜了

正当沈浩准备在小岗大展宏图之时,一个突然降临的灾难,使沈浩和小岗村都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老杨串场:我身后这个二楼那个挂红窗帘的房间,就是小岗村前任的书记沈浩生前住过的房子。本来我们今天是想来拍摄一个有关方面整理沈浩遗物的过程,但由于沈浩的所有遗物现在都列入国家一级的保护,所以我们就不能够靠前。也许这是个遗憾。但由沈浩,以及沈浩在小岗村的表现,我们想起了中国道路现在在各级的农村实行的下派干部这么一个制度。

下派干部,也给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进了一股春风,带来一些新鲜的经验,开拓了农民的视野,也办了不少的好事,但并非所有的下派干部,都能够像沈浩这样,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农民来办事。尽管他们也有这样的愿望,但是由于任期时间只有三年,再加上很多人未必能了解农村的客观实际,也不免也有一些人,只是来挂靠一下,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当成他人生事业的平台。那么对于中国大陆的这种形式比较多样的下派干部,尤其是对农村这么一个客观实际如何结合,显然还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杨锦麟:这一列车队,其实告诉我们一个很有趣的信息,我们也赶得巧了,就是沈浩逝世之后,他的继任者今天正式到任,我们走了严俊昌、严宏昌这两位老人家家里面,他们都不在,他们都到村委会去开会,我们也到村委会去看看。

新书记要到任,省、市还有县的领导都来了,那么大包干留下来的那些老英雄们也到了,这是一次新的机会。

中共凤阳县委组织部凤组干字[2010]7号,关于丁俊同志工作职务的通知,根据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经县委研究决定,丁俊同志担任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特此通知,中共凤阳县委组织部,2010年1月30日,宣布完毕。

这项任命对于丁俊来说,是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如何团结村民,继承沈浩的遗产,这是他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丁俊:这是一个极其不寻常的日子,非常地激动,沈浩同志是我的好同事,好战友,我们在一起共事大概有20余年,他的英雄品质和博大的襟怀又常常地深刻地影响我。

杨锦麟:你前面已经有一个沈浩的标杆,如何传承这个精神,如何超越?

丁俊:我想我更多的应该是继承和弘扬我们沈浩精神,沈浩精神,它不仅仅是他做的那几件事,我觉得沈浩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当具备的一些扎实、朴实、奋进、刻苦、为民这些品质。

杨锦麟:有压力吗?

丁俊:压力肯定有,没有压力,我想就没有责任,有了压力才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也更有动力。

杨锦麟:好,谢谢。

老杨串场:在走读小岗村的过程中,我们碰巧遇上了沈浩的后任者,丁俊就任的仪式,那么从省里面、市里面,包括县里面的书记、组织部部门,包括丁俊的原来的所属部门,财政厅的厅长,都到台了。参与的这个过程,我有几点观察的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中央组织部的部长、省委组织部部长亲自关心过问一个村的执政党的基层的领导的人事,这是前所未有的,这说明小岗村的存在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岗村自己本身,这面旗帜不再属于这些村民们,而是属于安徽,属于中国,它上升了一个执政党的头等的大事。

第二,在对沈浩精神的评价,特别强调了他6年来,最重大和难能可贵的贡献,就是改变了这里村民的观念,中国有所谓的改革开放的十大名村,小岗村的经济的收入,远远跟它的知名度落差是非常清楚的,而这个落差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观念如何改变,也就是小岗村的后续发展,仍然存在一个观念更新和改变的艰重的任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文静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