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沈浩任职届满,即将离开小岗村时,村民们在大包干带头人的带领下,选派了十个代表,时隔三十年又一次按下红手印,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留就成了永远。
关友江:我们只知道留了,我们只知道我们好了,好了我们了,毁掉沈浩了,这个也是从内心话。
金乔:我们从他的照片,从2004年到最后的照片,拿照片看,也可以说他一来,到我们小岗的时候,从我们的照片也能看见,他就,像他说我,也是个小白脸,到最后,应该说他很憔悴。他应该说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累死在小岗了,我是这样,我应该是给他这样说,作为同事,作为兄弟,我对他太了解了,最后我们很后悔,很后悔。
杨锦麟:沈浩成了现在众所周知的英雄人物之后,小岗村又迎接了很多络绎不绝于道的游客,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省内各地的游客们,他们来小岗村参观些什么呢?我们想做一些随访。
杨锦麟:你好。
游客:你好。
杨锦麟:老人家来自什么地方?
游客:小岗村。
杨锦麟:我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游客:我们从腰铺镇。
杨锦麟:也是我们安徽?
游客:对,安徽,就本土。
杨锦麟:第一次来小岗村吗?
游客:第一次。
杨锦麟:第一次来?
游客:对。
杨锦麟:那么近,为什么第一次来,什么人组织你们来?
游客:就是现在不是冬训班嘛,村领导组织来。
杨锦麟:村里面,所有的村领导一块来。来这里看什么?
游客:学习沈浩。
杨锦麟:学习沈浩。就是沈浩如果没有成为典范人物的话,还未必有这个想法,现在是有组织地到这里来学习沈浩,来学习小岗村。
游客:对。
游客:在他没来之前,20年,小岗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他来了6年以后,这个小岗,带动着小岗的老百姓苦干,实干,拼命干,小岗6年的变化超过了前20年。
杨锦麟:我们这里难道没有自己的能人吗,没有自己的动力吗,非要沈浩来不可吗?
游客:看现在下去的挂职干部太多了,也多,沈浩确实下去到村里面,挂职干部的一个典范,他确实是为地方办了不少实事。
沈浩去世后,他的事迹在全国推广,各地积极组织学习沈浩精神,沈浩成为了全国各级干部努力效仿的榜样,而在中国农村这样一个情况复杂的环境中,下派干部所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也开始为人所知晓。
沈明儒:县里对他要求,就说这个地方能稳定,不出问题,就可以了。
杨锦麟:县里面给他要求就是稳定?
沈明儒:对以上也是的,他没去以前,对小岗的这个要求也是这样的,包括前几任的县领导,这个地方能稳定。
杨锦麟:进入以后,最大的问题和挑战在哪?
沈明儒: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村人口少,一个自然村,再一个内部,就是老百姓之间不是十分团结,矛盾很突出,家族之间矛盾很激烈。
而这时候的小岗村也经历了两届挂职干部,经济发展依然不见起色,大多数村民对于城里来干部的反映也很平淡。
关友江:一开始来,农民只是,确实在心里只是想,你来了,挂职了,同时年龄也是40岁的样子,那么前期也有过,我讲,反正是前期很平凡。
严俊昌:并且是外地调来的,有一些很不适应,调来的干部,你搞了三年,他搞了几年,这个没有一个稳定的干部,它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发展。
三年任期对于一个从城市来到农村的下派干部来说,显得太短,如何让村民们接受自己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课题。
殷干部:你选派下去,你毕竟在干部心目中,你是派下来的,可能在他们心目中,过去像这种选派,潜力也不是太多,认为都是来镀金或者怎么怎么样,实际上我们就是下去,组织上对我们期望也很高,我们也希望能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把这作为一次锻炼自己,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机会,但是你就是讲,你到那地方以后,他不接纳你,干部不接纳你,老百姓不接纳你,你这个怎么融入他们,怎么来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来赢得干部的信任,其实我觉得这个融入是最关键的问题。
沈浩不分早晚的调研,与带头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小岗村人开始改变起初对沈浩的印象。
严俊昌:他不像一个国家干部的样子,拽了一个什么国家干部的一个牌子,他到农村,跟农民两个,就是很结合,我们讲,说他对穿戴来讲,有的人就讲,说你穿的也不像个国家干部,他说我就是农民的孩子。
严宏昌:沈浩跟其他的人,他不一样的是什么呢?一个,这个人是个性情比较开朗,就是人也比较直诚,就是言语比较多,他容易跟老百姓能接触,能打成一片,一来的时候。再一个呢他能安心地在这住下来,住到这个地点,所以这个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他到这实心实意地想来小岗干事。
沈浩赢得了小岗村民的尊敬,六年的努力,使他深深的融入了小岗,如今走进小岗村,所处可见他遗留下的痕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王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