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如法师:打禅七应忘记“七”
2010年02月09日 17:18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本如法师:要说它,一说就说不到位,就好象我们喜欢一个人或一个东西,它是很错综复杂的,语言文字没办法表达得淋漓尽致。佛呢经常用比喻,因为没有办法说,所以用比喻,"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就是暗室里面有很多宝贝,没有灯你看不到找不到,"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所以呢,佛也说,佛怎么说呢,比如说有人问我说什么美,你看到那月亮了吧,一指,看到月亮了吗,我怎么跟你说都是这个指头啊,美不美,你自己感受去啊,肯定是这。

禅虽不可言说,但禅的智慧却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所尊崇的。它的智慧之一,("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谛而不动"什么都清楚,但不被影响)就是不做对立思维,不起分别心,直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王鲁湘:王夫之在他的诗学里头就引了佛家的这么几个概念,比量,限量,和现,现在的现,一个是限制的限,一个是现在的现。就用了这几个字,来分别评价诗歌史上的不同的诗家达到的这种成就,在王夫之看起来,我们诗经常说赋比兴,说是要有比,但是他认为比量的东西是不太高明的,最高明的是现量,现在的现,就是只咏得现量分明即可。至于它里头有什么意思,能引申出多少含义,这个东西是不同的人去碰它的时候,是应机随机,就是不同的感受就会出现。他认为这个才是真正的诗家的绝唱,你比如说他举那个谢灵运的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诗都被认为是非常好的,但是王夫之认为这两句是前一句,池塘生春草,是现量分明更好。池塘生春草变成千古名句,历代的人对它都称赞有佳,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对这句诗再去进行什么样的阐释和引申,没有办法,就池塘生春草,就眼前的事情,脱口而出。

本如法师:他谈到的这个是从玄奘法师回来弘扬的唯识学的思想,唯识学的思想呢,打个比方就是说,他分了三个,三个量。一个是现量,现量比如说我看到王老师你啊,大家,看了以后都知道,但是我不起分别,所以你刚才谈的,这个东西,只是他没有什么,就不起分别。第二个是比量,比较,王老师个子比我高,王老师声音讲普通话比我准,这就比较了,比量之后还有一个叫非量,非量,非量就是想入非非的意思,就是说看到这个女孩子长得非常漂亮,像嫦娥,一看很高兴,就是比她们都好看,比较了,想想晚上是不是陪我吃一顿饭,或者更有其它想法,这叫非量,就是妄想浮动。

王鲁湘:就是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看到女的皓腕就想到她的胳膊,由胳膊再想到身体的其它地方去了,那就是非量。

本如法师:所以在学习打坐中呢,很多在"唯识学"里面现量都能用,了了分明都清楚,但跟我没关系(不受影响)。

王鲁湘:不起分别。

本如法师:跟我没关系,当然不起啊,但如果你没有了了分明啊,那你错了,那叫昏沉。

王鲁湘:我理解一点点,我悟了一点,就是这个东西我必须,就是现量分明,就是了了在目对不对,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了然在心,但是我这心不起应答,心悟不起应答。

本如法师:对,有个古德讲一句话很精彩,(他说)"倘若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他不怕它,这跟我没关系,你照样是正念分明,这也是禅宗要求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必须了了分明。

青山绿水中独坐一僧人,这是人们对禅师的一种想象。禅堂打七的僧人们却似在紧箍咒中度日,他们是否能够收获悠然自得的心境呢?

本如法师:打禅七最主要也是祖师们根据当时的需要,看个人,每个人的状况不同,当时环境的不同,所施设的一种方便。

王鲁湘:还是一种方便。

本如法师:还是方便,所有佛所说的这些方法都是方便,本来没法可说。说了是因为众生有病了他才给开药方,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没有病也不需要开药方)。

少林打禅七,修持禅法是有师承和渊源的。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飘洋过海,最后选择在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安身传法,奠定了少林禅宗祖庭的地位,末法时代,少林寺希望僧人们能以最精进的态度修持禅法,打破世人心目中少林只有拳的印象。

本如法师:我为什么经常到少林寺来,因为少林寺的这个达摩,达摩初祖的这个教授方式对我来讲比较震撼,你看从一个大胡子老外,跑到中国来,然后传给一个比丘,40岁的一个比丘,然后发生那么一个动人的故事,断臂求法,那么这个断臂的比丘呢,又把这个法传授给一位神秘人物,到现在呢,给佛教界留下千古奇谜的僧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zhenghf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