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晚清“破屋”的“裱糊匠”
2008年07月23日 15:14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纽约时报:李鸿章死了 满清王朝时代结束了

《辛丑条约》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李鸿章的笔下签订了,为了这次谈判,李鸿章耗尽了最后的气力,他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生命垂危之际,当初的军事同盟俄国公使还在其病榻前就东三省的权益问题向他施压。1901年11月7日,在京城的贤良寺,李鸿章带着无尽的悲怆和遗憾,走完了自己七十八岁的人生旅程。临终之前,问及家事,李鸿章无言,问及国事,则忽然睁开了双眼,欲语泪流。

主持人:那么糟糕的这种国运要有一个人来扛起来,不管是荣也好,还是悔也好,是誉也好,还是骂也好,反正有人要去扛。

翁:不管怎么样,我们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甚至于像梁启超说是最关键的人物,那么他的影响他的地位我们从这边也可以看出来,他死的当天,就是当时已经有电报了,我们当时的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纽约时报》,比我们国内的上海的《申报》还要早一天,他七号去世,当天纽约时报就在头版头条,李鸿章死了,它的内容是李鸿章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把李鸿章的生死,作为满清王朝末期,他的洋务新政的一个时代结束了,他面临着更加险恶的局势。

近现代的中国,自从受西方影响冲击以来,连续不断地打了好几个汹涌的漩涡。文明古国正是在这漩涡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当某个潮流在打漩涡的时候,声浪很震人,气势也很激昂,可多是在左旋右转,间或地在新路上也有所发展。其间,多少风流不是成了传统回忆的流芳,就是沦为西洋经验的重演,不一定是今日我们所希望的。李鸿章到底是推动了漩涡左旋还是右转,抑或是推动了中国向前发展,同样身处历史漩涡的我们所做出的评价也必将成为“历史的评价”。但只要在漩涡中大着胆子,冒着危险,渴慕地,爽直地去尽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也就是以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了。不管如何,李鸿章在追求人生个体的崇高理想与群体的永恒协调这一过程中,努力地践行了自己的使命。若更多的“个人”如此,若“人人”皆如此,中国就不会失去向前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中国的未来就会无限浩荡。

相关阅读:

解读双面李鸿章:卖国贼?还是洋务领袖? 

李鸿章门生盛宣怀创中国最早银行、最早大学

李鸿章最自得的“洋务”——轮船招商

《文化大观园》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7月6日(周日)17:00-17:45

重播时间:7月7日(周一)0:55-1:40  9:00-9:45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