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5日,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火箭运抵甘肃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完成测试之后将会在10月份把飞船送往太空,而中国的航天员也将首次地进行太空行走。其中,有多名院士参与了"神七"的研制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一些院士的名字也逐渐地被大家熟知,比如欧阳自远,栾恩杰,孙家栋等。这些院士们在各自领域潜心研究的同时,在国家的重大决策当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来,中国制定的12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发展规划,和"863"计划等重大的决策,都是源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和院士的建议。2002年,中国制定《关于将院士咨询纳入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决策程序的意见》,并且付诸实施,院士咨询作用越来越受到官方的重视。
而在今年6月23号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要建立健全国家宏观决策咨询制度,为两院的院士发挥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作用提供舞台。
徐匡迪: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呢是科技思想库,还不是政治社会经济什么都懂的思想库,那么像这次汶川地震呢,比如说在医疗啊,心理干预啊,防御免疫啊,在这个土木工程的恢复啊,这些方面都有专家去,那么我们现在通过今年春季的这个冰雪冻灾,再经过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以后呢,我们就感到在这种突然的突发事件面前,需要有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的团队。
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工程院,1999年开始针对基本国情展开咨询研究工作。两年之后,中国工程院第一份咨询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递交国务院,并最终促成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3条线齐头并进的重大决策。截至2007年底,工程院共开展了150多项的咨询研究,目前还有72个咨询研究项目正在进行。
主持人:您也多次提到其实现在我们工程院的院士,或者是说这种咨询的团队并没有普遍地形成。
徐匡迪:这个团队呢,和院士自己的专业团队是不太一样的,就是比如说我是钢铁方面的有一点专长,但是你要叫我设计"鸟巢"我还设计不了的,尽管它都是钢结构,那么建筑师和材料的专家要携起手来,那么还需要有力学的专家,专门来研究力学的问题,有焊接的专家来研究工艺,所以它是一个团队,那么这个团队呢,他需要有一个支撑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通过院士大会大家决定呢,我们要成立一个咨询研究的服务中心,我们也不希望把它办成一个行政机关,我们想把它变成一个类似于国外的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的结构。
在西方发达国家,"思想库"一直被看作是与立法、行政、司法和媒体并列的"第五种权力",1998年6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把自己建设成"国家科学思想库"的设想。10年后的2008年6月,徐匡迪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说,中国工程院要进一步地强化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思想库的作用。
主持人:你觉得中国在离这个思想库和智库的概念是不是已经达到了,还是离得有多远?
徐匡迪:这个应该说从二十一世纪以来吧,工程院和科学院两院院士的这个科技思想库作用实际上已经发挥了,像我们国家制订这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这个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能不能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的一个要点,还有就是十六个国家的重大专项,就是要在未来这个十六年里面完成重大的专业专项,这些充分都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我觉得我们现在领导越来越多的发动各界的人士,包括两院院士在内提出各种意见,我相信这个是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