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 奥运可以改变中国吗?
2008年08月24日 16:12 】 【打印
相关标签: [奥运会] [北京] [闭幕]

梁文道:大家都说奥运会改变它的主办国,可是问题是到底往哪个方向改变,又改变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就众说纷纭了。有些外国的学者最关心的就是中国会不会变得更民主,言论会不会更开放,人权会不会更进步?

可是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北京这回主办奥运,当局他是有另一套想法,他的确改变北京人,甚至是中国下一代人。但是改变的可能是一些更基础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谈论一下北京或者中国如何被奥运改变了?

解说:沈双,曾经在美国读书十多年,最近回到华语世界后,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为《万象》、《新民周刊》的等杂志的撰写专栏。

硬文化谈

梁文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问问刚从北京回来的沈双了,那么沈双,你是刚在北京待了十几天吧,是吧?

沈双:对,奥运之前就在。

梁文道:听说是从早上就眼睛就没离开过这个电视。

沈双:对。

梁文道:有时候还亲自入场去看?

沈双:是,真好有时间。

梁文道:你感觉怎么样?

奥运可以改变中国吗?

沈双:我感觉整体挺好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后头有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就是说我是大概七月底的时候就到了北京,完了那个时候就是所有电视频道讲的全都是关于奥运,完了咱们这个现在我还发现了有一个特别强烈的一个倒计时文化,这个倒计时的每一个规章,都是400天,300天,完了10天、9天、8天,就那样一直到1天的那种倒计时。

所以就有一种紧迫感,而且整个的那个对于奥运的宣传,我觉得那个时候简直是有点让人不能够接受了,就有点太多关于奥运宣传。

梁文道:泛滥了,是吗?

沈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觉得去亲自的参与奥运,就比如说我还有幸拿到一些票去看一下现场的比赛,看了几场体操什么的。我觉得整个那个经验,是一个挺大的一个惊喜。

就是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没有觉得好像,就觉得奥运全是政治事件,你去真是亲临去看这个体育之美,这个对比赛的这种不可预期性,你就真正感觉到这个奥运好像有一些超越政治的东西。

梁文道:对,我觉得最好玩的就是怎么样,坦白讲,我们做媒体的,天天接触那么多不同的杂志、报纸、电视不同的媒体资讯。

沈双:是。

梁文道:其实到奥运开幕前我已经感受到这些为从早到晚排山倒海的各种奥运讯息,那你觉得已经很乏味了。

沈双:对。

梁文道:就是你看不到有别的讯息,就是像刚才讲的,有太多的包袱在里头。

可是到了奥运开幕之后,就觉得解放了。哎呀,终于可以去看体育竞赛,对吧?

沈双:对,没错。

梁文道:而且这个体育竞赛,它真的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沈双:对,没错。

梁文道:它是没有改变那种民族主义。

沈双:对,而且我觉得这个的确就是在开幕式之后发生的,这个开幕式是充满了太多的符号

梁文道:都塞到里头了。

沈双:都给它扩大。完了就是这简直没有一些想象的空间,它是完整的关于中国历史的一种叙述,比赛的时候,你见到参与一些参与比赛的这些人,或者是这个参与奥运的那些志愿者。你就觉得有一个跟平民生活好像有关系的一些地方,和城市生活有关的一些地方。

梁文道:你说得太好了,你说到这个志愿者,我现在就给你看一下参与奥运的这些人他们是怎么样的工作的,他们是怎么样的人。

奥运改变国人的点点滴滴

解说:奥运会赛场上观众反应热烈,情绪高涨的场景背后,有一批幕后功臣,他们就是来自各大专院校的志愿者被称为“看台指挥员”,志愿者需要面临3、4百名的观众,用自己的微笑去带动对方听从自己的指挥。

虽然只是经过8天的训练,在看台上从一开始的胆怯到自信开放,他们的性格也在无形中发生了改变。

奥运志愿者:以前就是别人坐我身旁,或者关系不大好,我可能就会不说话,在那儿坐一天。

记者:那现在呢?

奥运志愿者:现在我会主动。

解说:北京有十万志愿者,曾经国人对于海外宾团充满了不理解,从当年骂小山智丽叛国到北京奥运会上郎平带美国军团回家,这一次国民多了一些成熟、包容、平和的气态。面对中国队的失败,多数观众也能承受。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