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2009年9月19日《世纪大讲堂》节目: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互补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鲁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传统文明要素在现实心理需求以及与西方思想要素的互动刺激之下,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东西方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深度交融,甚至有观点认为,如今东西方文明已经来到了一个共同面临文明转型的时代,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梳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不同文明如何对话与共处?中国文明转型的方向又是什么?有关这些问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先生,。
朱孝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先生早年曾务农、务工近八年,二十五岁那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分别在历史系、英语系和艺术系学习。毕业四年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欧洲中古史硕士学位和俄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他因乡土情重,结束了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教学生涯,回到北大教学、研究至今。
王鲁湘:谈到文化,我们知道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有一个全民的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大讨论,那么怎么来界定像文化这么大的一个概念呢?
朱孝远:这个文化确实概念太大,有的时候概念太大,就很难界定,但是文化首先是和自然状态相对立的,相比较而言,因为从人的那个角度来说,基本上是生活在五种处境里面,第一种处境我们叫做人的生物处境,要有生命。第二种处境叫物质处境,要吃饭,要有衣服穿。第三种处境,我们把它叫做社会处境。第四种处境叫做情感处境。第五种处境我们叫做文化处境。
王鲁湘:哦,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处境。
朱孝远:对,文化处境。文化首先是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关系,有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人和文化的关系,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大的概念
王鲁湘:所以这样的话,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讲课的一个主题,就是东西方文明,那么这个是我们过去使用的一个略小于文化和文明的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它有一个地域,那么这个东西方是怎么区分的呢?它这根线划在什么地方?
朱孝远:东方基本上是亚洲,那么西方基本上是欧洲,但是文化又比它大,它是一种文化的概念,那么你比如说,欧美这种地方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西方文化也包括美国的文化,那么东方文化也不仅仅是指中国,还包括中国周边的那些地方,主要它不是以国家为划分的,而是以文化上的一些基本的特征,比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它的文化标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等。
王鲁湘:你比如说,我们一般常常把东方文化就是大概的定义在亚洲,但是我们看一下亚洲这个文化它彼此之间差异性是如此之大,你比如说我们如果说亚洲的话,我们可以把以色列、耶路撒冷这个都划到里头,可是耶路撒冷产生的几大宗教却基本上是影响了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文明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两河流域的文明,我们发现两河流域和埃及的文明从这个地理上好像是划在亚洲地区,但事实上你看它大量的文明因子是在对地中海北岸的后来的欧洲文明在产生影响,所以在这里头,我们要使用东西方文明的时候或东西方文化的时候,怎么去摆脱这样一种复杂的纠缠。
朱孝远:这就使我想起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里的一个观点,黑格尔呢,实际上就觉得东方文化里面,主要就是中国文化,他觉得印度文化和希腊文化可以作以比较。而波斯文化和罗马文化可以作以比较,但是他说中国文化没法比较,所以他说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东方的东方。
实际上研究文化只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把它叫做国民性的层次或者民族性的层次,它基本上就是形而上的一些东西,文化表象、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那个社会伦理,然后就是各个地方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再最后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那些肤色、人种、语言、地理环境,那个是海上民族还是农业民族,是游牧民族,吃的饭是什么?人的寿命是怎样?男女比例是什么?所以这些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影响到人的一些社会的制度,而那个人的一些社会制度又会影响到国民性,这么一些情况。
英雄崇拜背后,西方强烈的悲剧意识从何而来?循序发展的同时,东方为何能拥有拯救世界的力量?对比剖析东西方文明特点,局限以及相处与互补。
朱孝远:很高兴来这里讲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互补的问题,我就讲四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我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二,我要讲讲西方文明存在的问题,第三我想讲一下东方文明的特点,最后,我想就东西方文化的互补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就来谈第一个问题叫"问题的提出",每当我们对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总会为两个问题大惑不解,为什么非常强势的西方文明,在极力表现出它英雄主义文化以后,总会产生一种非常浓烈的悲剧意识,我要提的第二个问题的就是,为什么平稳的循序发展的东方文明平时不那么起眼,但是在危机面前却总能表现出非凡的克服危机、抗击危机的能力,成为化解危机的世界性的拯救之力?
首播: 星期六 14:05—15:00
重播: 星期日 08:25—09:20 23:30—00: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