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2009年08月24日 15:2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世纪大讲堂] [胡鞍钢] [王鲁湘]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8月22日《世纪大讲堂》节目: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鲁湘: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历经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曲折,从复杂与困难的环境中不断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增长、全球减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于全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有的示范作用更是积极的、深远的,它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中国之路,那么什么是中国之路?我们应该怎么认识中国的发展之路?它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一些失败的教训?有关这些问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先生。

胡鞍钢,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作访问教授和客座研究员。胡鞍钢教授是现代中国研究领域学术领军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学术界思想活跃、成果显著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前瞻性地提出的许多有关发展和改革的政策建议先后都被中央政府所采纳。由于在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2008年荣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王鲁湘:我们大家都知道胡鞍钢先生是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个最著名的学者,我想很好奇的就是:胡鞍钢先生为什么会把你的研究重点放在这一方面,而且很早就把您的研究定位在中国国情研究上了?

胡鞍钢: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做博士生的时候,当时,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当时我们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关注中国中长期问题,因此就集中在四个主要问题,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粮食供给问题。那么在1988年底完成这个国情报告,实际上我们就已经关注了中国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发展的轨迹,那么1995年,我到新加坡讲学,其实主要的题目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更多的是用经济史学家的PaulBairoch的数据去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可能是一个U字形,根据他的数据来计算的话,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个制造业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所以那个时候就提出来应该是1750年到1950年这是U字形,就是从强盛衰落下来。他的数据一直算到1980年,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后面还有个U字。

胡鞍钢:J这个上去的这一条曲线,但是我进行大胆的推论了,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经济起飞阶段,特别是1980年前后,那么它很快出现一个J字形上升的一个阶段,当时我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叫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中国也该轮到了,前面有两次比较明显的,一个是美国的1870年到1913年,大体经济增长率保持在4%;第二个就是日本,从1950年到1973年,那么保持了9.2%的高增长,所以说它也崛起了。

实际上我就进行大胆的推论,说该轮到我们了,天时。第二个含义地利,因为亚洲实际上从60年代就我们搞文革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集体崛起了。

凸现首先是四小龙,接着是东南亚、接着就是中国,也包括印度,所以我认为这个地利对中国来讲是难得的,那么人和是什么含义?就是小平同志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保持天下大治。

胡鞍钢:只要保持天下大治,我相信就是中国会迅速崛起,所以说这是1995年对这个认识,但是随着我后来去读了Maddison的研究,特别是他1995年发表的英文的关于世界经济发展,他的标题就是从1820年到1992年大约也是100多年的时间,他首次把世界的更详细的数据都给计算出来,而且首次是用购买力评价计算,就不是用汇率计算的,接着他在1998年又出版了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这是第一版,那么现在,他又出了第二版,我今天也特意带来就是一个第二版,第二版他实际上呢从公元960年算到2030年,而且他是原来计算的时候是1820年到1995年,这是他当时的研究,但是这本书又从公元960到2030年,如果按照这个计算的话,那更加证明这个U字形上升了,因为它可以到2030年的预测,这就是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我们要知道它大国崛起的背景是什么?特别是从世界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背景来看,这样的话,可能你对现实问题就会有历史的纵向的这种深度以及国际的比较。

王鲁湘:其实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会熟悉两个概念:一个就是邓小平提出的就是我们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发展特别要注重中国自己的国情,叫做国情论,就是我们的发展一定是和历史上和现在有的包括过去有的所有的国家一定是一条不同的道路,那么现在30年过去了,您觉得我们现在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吗?国情论对于我们的发展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吗?

胡鞍钢:我觉得就是能不能这么理解可能更好一点,就是中国这条道路,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实际上就是现代化因素不断地扩散、强化和演变过程,这是世界各国必须走的。这就突出表现为我们所说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在所说的信息化,以及更加广阔的现代化的意义,这是和其他国家都差不多。第二个含义,能不能这么理解,就是1949年之后中国选择的道路不是资本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社会主义因素也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扩散,那么第三个因素,能不能说是中国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文化因素。

胡鞍钢:譬如像西方它有民主啊,有这个自由这些价值观,中国有像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样的价值观,它可能是更多的是基于中国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明的资源,这三个因素合在一块,我们才称之为中国之路。

胡鞍钢:所以说有别人相似的地方,也有别人不同的地方,能不能这样来讲我们也是事后诸葛亮,就是60年之后才发现这三个因素在不断地相互作用、混合来促进整个走出中国之路。到今天为止,也不能说这条路就走完了,我们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新中国成立60年历经曲折,如何从百废待兴跃居经济总量世界前列,两组数据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发展规律,百年经济复兴面临着哪些挑战?

胡鞍钢:本期给大家所介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真正来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还缺乏对中国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世界历史的数据,那么我本人,因为1991年到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系做博士后的时候,就看到了当时的经济学家PaulBairoch,关于这个世界制造业的一个历史数据的计算,他是从1750年到1980年的计算,这是我所看到最早的一个数据,那么正是基于对这个数据的分析,我们就看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那么今天,我还特意把他的数据给带来,来理解中国的历史轨迹。

《世纪大讲堂》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播出时间

首播:  星期六 14:05—15:00

重播:  星期日 08:25—09:20  23:30—00: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