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根据他的计算,我又进行了处理,就发现,1830年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占世界总量大约是29.8%,而当时的美国其实只有2.4%,那么到了1900年,也就是说,经过了将近70年之后,美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提高到23.6%,成为世界No.1,这是1900年的数据,那么中国是多少呢?中国已经从29.8%下降至6.2%,那么也就是说1900年世纪交替的时候,美国已经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就是制造业总量的3.8倍,那么到了1953年的时候,美国又进一步上升至它的顶峰44.7%,而中国进一步下降为2.3%,那么当PaulBairoch他一直计算到1980年,那么1980年的时候美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下降至31.5%,那么中国的经济总量略有所提高,大约是5%左右,这是在1991年看到他这篇论文的时候就引起我的思考,是不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和其他工业化的国家发展轨迹是不同的?我就自己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从十九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中美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巨变?近代中国为何丧失工业化历史机遇?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有何独特之处?
胡鞍钢:很显然我们发现确实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曲线,从发达国家来看它们大体都是倒U字,特别是像英国、美国,也包括日本,我也曾经处理过像俄罗斯和后来的苏联,根据PaulBairoch数据,那么同样,作为像中国还有包括像印度这样的大国,它的曲线就和这些发达国家或者说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就有所不同了,那么就出现一个我们所说的U字形曲线,它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先强大后衰落,然后再重新强大起来,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印崛起其实我们应该称之为是再崛起,叫Re-rising,是再崛起,这是当时看到PaulBairoch的数据,那么同样我们可以看到Maddison,AngusMaddison做出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在1995年、1820年到1992年的世界经济的这个数据分析,而后,Maddison又不断地做了些研究,我们就更加明确地看到这个U字形曲线,根据他的数据来推算的话,1820年中国是世界No.1了,当时中国占世界GDP总量是32.9%,那么到了1913年就已经下降至8.9%,而美国却从1.8%提高到19.1%,那么美国就已经相当于中国的两倍了,到了1950年美国继续是上升的,也是历史上最高峰,达到了27.3%,而中国又进一步下降,而且下降到它的历史最低点,达到4.5%,那么美国就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大约是6.1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是PaulBairoch的数据还是Maddison的数据,都表明从1820年以后实际上中国是迅速下降,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在1950年前后,他们俩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计算的口径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结论是惊人地相似,就肯定是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那么到了1950年以后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数据了,那么根据PaulBairoch的数据,当然中国就从制造业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2.3%,提高到5%了,略有提高,那么根据Maddison的数据,就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实际上变化不太大。从1950年的4.5%提高到1978年的4.9%,但是我们又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其实这个数据还是有变化的,譬如说在1950年的时候,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是4.5%,但是到了1957年,也就是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实际上是中国是相当成功的,它已经提高到世界总量的5.5%,因此在我这个《中国政治经济史论1949-1976》这部著作中,就把一五时期界定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中就是考虑到这个数据,当然另外一个数据也很重要,就是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9.2%。
但是很可惜,由于毛泽东脱离中国国情了,实际上是发动了那场大跃进,导致我们整个的经济发展就发生比较大的一个变化,我算下来就是在1962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比重就已经下降至世界的最低点了,就是历史上最低点,大约是4.0%,因此我也用这样的一些数据,对毛泽东大跃进时期的这个失误,做出一个大的判断,大体这个影响了我们中国在世界总量的比重,大体差不多将近2.2个百分点,其实这个损失还是相当大的,尽管在1963年到1965年期间,有所恢复,或者说迅速地恢复,但是至少也损失了世界经济总量,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个百分点,这是我从定量的角度做了一些讨论和分析了。
那么当然大家就知道,1978年之后中国就开始进入到我们所说的U字形这个上升期,能不能这么讲就是U字形1950年是最低点,然后持续到1978年,虽然略有上升,那么根据Maddison的数据来看,实际上1978年的时候,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是相当大的,那么美国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4.4倍,那么经过20年之后,也就是说1998年,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有明显的上升,从1978年的4.9%,提高到11.0%,就首次超过两位数,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那么和美国的差距就从1978年的4.4倍缩小至2.0倍,这个如果没有Maddison的数据来计算的话,我们很难识别出来,那么到了2006年根据Maddison,也就是2009年3月份的最新的数据库,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迅速提高到16.8%,那么和美国之间的相对差距,缩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觉得也是很惊人的,缩小到1.17倍,而且根据Maddison这个最新的这个著作,也就是说2007年他正式出版的这个著作来看,他也对未来做出过预测。
他的预测是什么样呢?有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个就是2015年前,中国就有可能GDP总量超过美国,当然他做的这个计算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特别是按照1990年国际美元来计算的,和我们通常所用的那个汇率计算是不一样的,这项我想专门指出,第二个结论,就是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占世界总量的23%,相当于美国的1.38倍,因此Maddison这个研究成果就基本上给我们画出了一个U字形曲线,当然我们更多地去了解这个U字形曲线是怎么发生的,因此呢就是在2007年我在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崛起之路》对这个问题作了探讨。那么我就提出了实际上也是借助这个汤因比先生的历史研究的思路,因为他是讨论了文明成长周期,那么在我这本书就讨论了国家发展生命周期,也就是说我认为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一个有机体,它也像文明一样是一个有机体,它会有他的这个发展阶段。
那么在我这本书,讨论认为有四个阶段,第一个叫做初步准备成长期,第二个阶段叫迅速成长期,作为一个大国就是它的主要的崛起时期,那么第三个阶段实际上是强盛期,当然对手的这个竞争,它也可能会进入到衰落期,那么用这样的一个国家发展生命周期,我就力图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轨迹,我的结论是什么?因为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生命周期,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能够鼓励创新,还是压制创新,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从1820年以来的衰败的历史过程来看,很显然当时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是No.1,或者说制造业也占世界经济总量No.1,但实际上来讲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无论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还是技术创新的传播和使用的速度和范围,没有办法和工业文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相竞争,即便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取胜的话,它也是必然要失败的。因为实际上是不同类型的创新,那么只要你保持农业文明这样的一个创新方式的话,你就必然会衰败,除非你从农业文明转化为工业文明,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一定要搞工业化,其实本质上是和这个创新是极其相关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