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乡镇干部过多制约农村发展
2008年11月25日 18:0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改革] [许戈辉] [李昌平] [农民] [名人面对面]

30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步于农村,30年后,改革的重心再度回到农村。不久前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新一轮土改大幕徐徐拉开。今天我们不禁会想,农民的现状到底怎样?为什么改革又要回到农村?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想起了一个名字,他就是曾经写信给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为民请命的"中国最著名乡党委书记"李昌平。

写给总理的那封改变命运的信件

李昌平: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词,叫做盲流,不叫农民工,叫盲流。盲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农村养不活农民了,乡镇企业垮了,大家养不活了以后他就拼命地往外奔,进城的人太多,那说到底是什么呢?是90年代我们逐步逐步地让农民失去了自主性,我们剥夺了农民的自主性,剥夺了农民的自主权,所以农村农民就没有创造力了,所以农村很凋敝。90年代农民普遍负债,普遍的看不起病,读不起书,种地根本就搞不到钱,亏本经营,后来我跟总理写信反映了很多的问题,都是在那个大背景下反映问题。我跟你说90年代,像我的父母亲是农民,得要交人头费,我父母亲90年代六七十岁了,交几百块钱一年,你说哪有一个国家的农民,六七十岁了没有劳动能力了,还要跟国家交钱,所以我给总理写信的时候,我是非常非常悲痛的一种心情去写这封信。

八年前的那封信改变了李昌平的命运,他发出的"不和谐"声音得罪了众多人,原本抱着希望写信的他,此时却不得不绝望的被迫离开。背井离乡、南下北上,作为农民的儿子,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农村。

1963年,李昌平出生于湖北省洪湖边的一个小渔村,他是村里考出去的第一名大学生,1983年大学毕业后,李昌平放弃了进城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公社里担任乡党委书记。凭借着满腔热情,20岁的李昌平带领着大家挖鱼池,修公路,风风火火地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李昌平:我1983年在公社里面当党委书记,我1984年就出现了卖粮难,以前是饿死人,到1984年就卖粮难了,那卖粮难了以后,国家仓库里面不要粮食了,那上面不收农民粮食怎么办?农民自己想办法,农民就把稻田挖成回型鱼池,那个沟里就放鱼苗,那上面就种粮食,收一部分粮食,再灌水起来一淹,那个稻草,那个稻谷就给鱼吃,那就是粮也有了,鱼也有了,鱼粪可以肥田,可以种粮食。

粮多鱼也多了是不是,那农民可以在这个鱼池上面建猪圈,建鸡舍、建鸭舍,这个把粮食转化成鸡鱼鸭肉。好了,农民有了鸡鱼鸭肉,有了市场有了交换,有了双轨制,农民就有钱了,有了钱了以后,农民要去消费,那个时候国有企业生产不出来很多东西,产品是短缺的,像今天我们穿衣服,各种各样的样式都有,那个时候就是几个样式是不是。还有那你说买双鞋,那就是那么两种鞋是不是。拿钱买不到东西,怎么办?那农民把消费的冲动转换为投资嘛,农民就用土地发展乡镇企业,在80年代的时候,有专业户有万元户,国民财富增加值的70%是农民创造的。

在那段时间,李昌平的勤恳实干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好感,而且也为家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1987年,李昌平决定再次到大学里读书充电,但两年后回到公社时,他却发现自己无法"胜任"手头的工作。

李昌平:我们国家呢,在80年代后期有一些重大的政策变化,第一个政策变化就财政包干体制,以1986年1987年为基数,假如我是乡长,你是县长,我跟你两个签个协议,你这个基数,我每年以这个基数给你提成上交7%,我有收入我也跟你提成上交,我没收入我也给你提成上交。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负责,我自己解决,好了问题在于你机构膨胀,人员增长,物价上涨,乡镇的干部队伍庞大得不得了,但是我还要给你交钱,但是你又不给我钱,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乡政府怎么办没有钱花,就加重农民的负担,加重乡镇企业的负担,这是当时的一个重大变化。我1985年当书记的时候,我管9个干部,我2000年还在当书记,是我第四次当书记,我管100多个干部,那80年代的时候,一个乡里面的部门就几个人,到了90年代一个乡镇的部门几百个人。

许戈辉:等于是农民在养干部。

李昌平:当然,并且呢还要跟上面交钱,这是一个重大变化,第二个变化就是土地制度的变化。1988年有了《土地管理法》,1988年以前,农民是可以用土地来发展工业的,就是农民可以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或土地资本化收益,在1988年以后,土地的增值收益归政府独占了,就是政府拿农民的地,很便宜,政府呢一拍,那个钱就是一亩地就几十万,几百万,你政府得到了什么,得到了独占了土地增值,就是级差地租归政府独占了。那政府有了地了以后,就把这个地给开发商,开发商得到了什么东西?得到了土地资本化的收益,独占了。所以呢政府的城市化很快,开发商呢富得很快对不对。可是这两个权利原来是农民的,所以1988年以后,农民不能够分享土地级差地租的增值,也不能分享土地资本化收益了。土地没有了,银行也不会给农民贷款了,所以银行也从农村撤出来了。乡镇企业不能贷款了,因为没有银行了,所以乡镇企业负担重,加上农民又不买产品了,又没有消费能力了,乡镇企业也垮了,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到了90年代时候,这个农村里面就变得很糟糕了。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