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最后志愿者:坚守只为小小承诺
2009年05月14日 10:56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5月12日《冷暖人生》节目:灾区最后的志愿者

核心提示:地震过去一年,志愿者大都已回到原来的生活中,王瑞勋却依然坚守在灾区,为灾民修房子、安抚情绪。他是唐山大地震幸存者,30年前母亲到四川接受治疗,心存感激,他许诺母亲将来会报恩。于是,汶川地震后他作为志愿者来到这里,履行自己的承诺。母亲病逝时他在灾区,遗憾却欣慰。现在,他的坚守不仅为了30年前对母亲的承诺,更是对灾民的小小承诺:修房子、盖灶台。

陈晓楠: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瑞勋,今年56岁,他是唐山市的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而不过我们知道王瑞勋这个名字,却并不是在他的家乡,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灾区,北川的板房安置点里。在那里王瑞勋似乎是个鼎鼎大名的人,因为总是听到有人说起一个叫老王的名字,有人说他们家的板房是老王帮着搭的,有人说他们家灶台是老王给建的,甚至有人说他们家原来的纠纷是老王帮着调节的。而且,当当年的那些志愿者们蜂拥而来,后来又渐渐像潮水般散去之后,这个外乡人老王可就这么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年的时间。现在在当地人眼里他已经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了,他是他们的王叔叔,王师傅,是他们的王老弟。不过当我们真的跟当地人来打听,老王究竟是何许人也的时候,很多人面对我们的问题却真的没了下文,他们甚至不知道老王究竟大名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在这儿一住就是这么长的时间,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神秘的老王,到底是谁。

倾囊自费赴灾区 灾民:他干活有点凶

解说:安置点里,几乎所有人都认识老王,但老王究竟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现在住在哪,后来又去了哪,当地人都不甚了了。经多方寻找,最终我们在永兴板房区,一个叫完美春天的志愿者服务站里,找到了有关老王的一点线索。

古米兰:他是唐山过来的,而且是第四次到灾区来,叫王瑞勋。

记者:他在灾区,主要是做什么呢?

古米兰:什么都做,拆危房,建新房,扒犄角,在山上帮那些村民采石头,还有采树那些。

记者:那你们怎么联系呢?

古米兰:通过短信的方式。

记者:你现在还有他的短信吗,他发些什么短信过来?

古米兰:我现在有。

记者:今天上午给杨正贵家从山上拉树一农用车,下午拉一车石头六方,然后水泥八吨(短信内容)。直接就是干体力活啊,发的还有吗?

古米兰:还有。

记者:一起卸车的我们五人刚吃完晚饭,但我们还是很开心快乐,为了早日建好房都有一种自豪感(短信内容)。

记者:古米兰介绍,王瑞勋在山区帮农户盖房,具体在那个村,在谁家都不太清楚。由于山区里的通信时断时续,王瑞勋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和她联系过了。为了了解有关王瑞勋的情况,我们另一个摄制组,根据登记表上王瑞勋留下的联系地址,来到了王瑞勋的老家唐山。记者:师傅,这有个四单元?

邻居:找谁呀?

记者:找王瑞勋。

邻居:王瑞勋,在四层。

记者:王瑞勋在四层是吧?

邻居:他们家,一共三间房子,虽然你看他上汶川那去吧,但他,本身他家生活不算是特富裕,生活挺困难的,他生活不富裕。

记者:那生活那么困难干嘛还要自己去?

邻居:因为咱们这里受过灾不是,咱们这受过灾,人家支援咱们,咱们也理所当然的,他就去抗震救灾了。他净做好事,他净做好事情了,什么苦活累活都是他去干。他从参加工作以来,市供销社,年年得先进工作者。他这人就是这么个特点,他从来不说,做好事不收钱,做多了以后,这就说他傻,或说他神经有毛病,就这么个事。

解说:王瑞勋今年56岁,唐山市供销社废品收购站的一名电焊工人,去年因身体不适,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王瑞勋在一家超市,找了份临时工作。

邻居:一个月八百块钱,刚赚着这么一笔,刚刚赚了这么八百块钱,他就坐不住了,他就马上自费把全家一共我所知道的,他们全家就六千块钱,拿着上那去了。

王德敬(王瑞勋次子):爸,你那边干活,干了多少了?我媳妇都快生了,你看看,生完了再去,等完了过完这段时间你再去,那边活多了,行吗?

王瑞勋妻子:快让他回来吧,就这么打好几回电话了,平常倒是行,媳妇坐月子忙不过来。

解说:我们和王瑞勋取得了联系,得知他目前正在四川平武县棉角村白果二组帮杨正贵家盖房。王瑞勋说,现在村子里恢复重建正缺人手,他近期还没有回家的打算。2009年4月10号,在两位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徒步走进了平武县山区。

记者:老乡,有一个咱们唐山过来的志愿者,姓王的,你们认识吗?

当地群众:啊,对,他在那边住,那个山里边那个,那个院子里边。

记者:你们都认识他是吧?

当地群众:认识他,他都给我们做过活儿,盖过房子。

当地群众:在我们家里在,在我们家里在,歇。

记者:住在你们家里?

当地群众:住在我们家里。他做累了喊他休息一下,他都不休息,他干活还有点凶,干活还当个小伙子,凶。

记者:老王走这个路他走的习惯吗?

当地群众:习惯,还帮着人家扛树枝那么大一棵。

记者:他还扛树?

记者:上去就到了是吧?

当地群众:对,上去就到了。

记者:王大哥,哎,我看你来了,打个电话就来了。太远,哎呀,冒汗了。

王瑞勋:快走,冒汗了,快走快走。

记者:王大哥,你吃饭了吗?

当地群众:我这个老弟天天都干活,这家那家去修新房,天天干活辛苦的不得了,让他休息他不休息,世上难找这么好的人。

王瑞勋:他这里人少,但是还没钱,都得想法节约着干。

记者:这树是不是都是扛上来的?

王瑞勋:都是我们扛上来的。

解说:白果二组共住了16户人家,地震中大部分房屋倒塌,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需要翻盖或加固房屋。

记者:这些人你都认识吗?

当地儿童:不认识。

记者:不认识是吧,是不是你们家亲戚啊?

当地儿童:不晓得。

记者:这个人认识啊?

当地儿童:认识。

记者:他是谁啊?

当地儿童:王叔叔,志愿者。

王瑞勋:走,上屋歇着吧。

下一页 王瑞勋:我来履行30年前的承诺

往期精彩阅读:

北川爱情故事:她安慰我 我安慰她

云南返乡民工患矽肺病 凸现职业病维权困境

蒙难女兵讲述数万中国远征军覆没野人山

身陷塔利班167天 中国工程师生死“越狱”

从运城跨国绑架案反思“辖区内”善

烈士不应寂寞 老山女兵的墓地悲歌

荣民与大陆新娘畸形结合 两岸婚姻各取所需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