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共产党游击队里的中国“知青”
2007年11月21日 18:29 】 【打印
相关标签: [冷暖人生] [陈晓楠] [知青]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知青”的返城大潮席卷了中国。缅共“人民军”当中的“知青兵”已经为数不多了,留下的都是身处要职,或者是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滞留的“知青”。其中有的是到八十年代末时候才返回祖国,有人称他们是中国最后的“知青”,是“知青”的终结者。潘东旭回国之后,还好,赶上了“知青”大返城的末班车,也赶上了高考改革,考上大学。他当过记者,当过老师,也做过生意,和我们见面的时候,她正因为投资失误破产,生活陷入窘境。不过她说起这一切都显得挺平静,因为她说在经历了那段血色青春之后,面对一切都可以坦然了。她觉得自己就是一颗铜豌豆,不是宝 ,但捏不烂,踩不扁,越磨越光亮。

1989年3月缅共分裂,四个军区演变成了“金三角”四只地方武装。后均与缅甸政府达成协议。成立了拥有自己武装的地方政府。一些留下的“知青”在其中担任要职。八十年代后,潘东旭又多次返回缅甸。

晓楠:邓贤的书还写这样一些情况,说有的人回来以后跟别人说我曾经在哪儿哪儿参加过战斗,有的人会觉得他是在瞎编。

潘东旭:因为这一段在历史上,其实记载并不多。

晓楠:而且你在国境外面做过什么?没有人能够证明?

潘东旭:是的,几乎没有过报道。没有人了解,没有人承认。

晓楠:想到这些的时候,心里会觉得落寞吗?

潘东旭:会的,但是就像百年孤独上面。那个马孔多小镇一样,一阵风吹过了,曾经的喧闹,曾经的所有东西,最后就只有那种纷纷乱乱的羊皮树变成一些蝴蝶那种感觉。这个故事你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

晓楠:后来你给哥哥去扫过墓吗?

潘东旭:没有机会,不可能的。

晓楠:对他的身份,对他的这种烈士身份没有认证吗?

潘东旭:没有。

晓楠:最后只有一个你替他立的墓碑?

潘:对,而且还就是在异国,再也不可能去得到的山上。

潘东旭破产后,主要靠给报社写点文章维生。生活虽然艰难,但她还是开始了一部小说的创作小说的名字叫《寂寞旧战场》。

晓楠:怀念那个年代吗?

潘东旭:那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年代。属于英雄主义的年代也出过英雄。但是话又说回来,就像维多利亚女皇说的,英雄如果不前瞻就是死英雄。美人不放荡就是呆美人。我们的英雄是不前瞻的英雄,所以我们是一些死英雄。

晓楠:你还把自己当一个老兵吗?

潘东旭:我为什么小说的书名叫《寂寞旧战场》?有一首唐诗,就叫寂寞旧战场。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