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共产党游击队里的中国“知青”
2007年11月21日 18:29 】 【打印
相关标签: [冷暖人生] [陈晓楠] [知青]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成立于1939年。几经沉浮的“缅共”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武装力量的迅速增强,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鼎盛时期,缅共一共控制了近10万平方公里,大概200万人口的土地,人民军达到5万之众和政府军形成对峙之势。和中国毗邻的土地上,如火如荼的革命吸引了一批刚刚从城市来到农村的知青目光。炙热的革命激情使他们越过国境,投入到国际革命当中。对于这批知青的真实数据,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仅有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显示,1966年缅共武装大概是有数千人。

1969年游击队人数就激增到了近三万人。有一个曾经在人民军征兵站工作多年的老知青这样回忆。他说,最多的一天,曾经创造过日接待中国知青六百人的记录。

晓楠:去的时候整个知青的群体,气氛是什么样的?

潘东旭:所有的人都处在一种不是兴奋了,是亢奋了。热火朝天的,各种前线后方的这种军事单位和非军事单位,真的是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到处都是新房子。就像我小说里说的,空间当中都有那种芳香的味道。

晓楠:真的觉得到了一个理想世界的感觉?

潘东旭:是的。根据地不断地扩大,很多民间武装都投到共产党麾下,一下子那种欣欣向荣,知青兵也是越来越多,大家都相信共产主义要来了。

晓楠:你们当时的那种感觉,就是这场革命一定能胜利?

潘东旭:一定能胜利,我们当时就是解放了缅甸,我们又去解放别的国家。很多知青在一起就议论,我们最后要成立一个国际劲旅。哪里需要我们去解放,我们就去解放哪里。

十四岁的潘东旭,追随哥哥参加了缅共人民军。成为了人民军当中年龄最小的一名知青女兵。不久,潘东旭就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潘东旭:当你上到阵地的时候,那个子弹,实弹是噗噗噗的,那个流弹,是咻咻咻的,就在你前后左右。我看见一个伤员了,就爬过去,子弹是噗噗噗噗噗噗在那打着。我就拖着他下来,那个血啊染得我一身,血块堵在他嘴巴上,我们其中的一个女兵就说他喘不动气了,把他血块给拉出来,然后他深呼吸了一下,肺部只见就像沼泽地里面冒那个气泡一样的,噗吐噗吐冒出血泡,实际上那个时候,他也就已经不行了。当我们飞快地把他送到临时医院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当我从战场上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又重新真真正正的长大起来了。

晓楠:你目睹了那么近的死亡之后,不惧怕死亡吗?

潘东旭:死亡是值得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是毛主席说的。早已经没有那种小女孩的恐惧了,看的死亡太多了,渐渐的就淡了,会悲伤。

晓楠:实际上你那会也不过是十四五岁。

潘东旭:十四五岁,十六七岁。都是初三,高一,我们连唯一只有一个六六年高三的。

从一个对战场有着无限浪漫、想象、憧憬的女学生到和死亡打交道也面不改色的女兵。潘东旭说这蜕变仿佛也就是在一夜之间,因为战场根本容不得,太多的柔情和困惑,也容不得太长时间的心路历程。在潘东旭心里,哥哥始终是她最崇拜的军人。他的哥哥潘国英,1968年16岁越境当兵,是人民军最早的知青兵之一。在不到两年的侦察生涯当中,她执行过百余次战斗任务,十几次立功受奖,威震金三角人送外号 “中国潘”。

1970年的一天,一个白发老人拄着拐杖走进了边境上一个人民军的驻地,这个老人是潘东旭已经年过七十的姥姥。她因为挂念两个自己从小带大的孩子,一个人偷偷来到缅甸探望。得到消息后,潘东旭和哥哥潘国英很快就从前线赶回了驻地。

潘东旭:她坐了一段车,坐到遮藩以后她就没钱了,就拄着拐杖顺着公路走。

晓楠:你完全没有想到姥姥会来吧?

潘东旭:绝对想不到姥姥会来。当时白发苍苍的,而且还是小脚。我姥姥这个时候掏出两颗水果糖,给我哥一颗,给我一颗。老人已经没钱买车票,她走着路去,她宁可揣着两颗水果给我哥和我。她路上都舍不得吃,那个时候的水果糖是硬糖,糖纸都已经因为被她的体温黏在糖果上了。所以那种糖果对我这一生来说,实在想象不出什么东西比那两颗糖果更珍贵。对我和我哥来说更珍贵。

晓楠:在她眼里你们两个还是孩子。

潘东旭:是的。不管我们是军人也好,是什么也好,都是她的心肝宝贝,是她一手带大的。

两天后,哥哥把姥姥送回了云南老家。因部队不批准擅自离队,又一次被处分,由排长降为班长。带着处分,潘国英踏上了南下战场。1970年,为打通北部根据地和中央根据地的通道。人民军主力奔袭缅甸第二大城市腊戌,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南向”战役。“南下”战役如果成功,革命将成为燎原之势不可阻挡。但“南下”战役却以惨重失败而告终,主力折损过半,根据地随即丧失三分之二。一天,留在根据地的潘东旭突然见到了南下归来的哥哥。潘:像个讨饭的。他先找到我的,我竟然认不出他来。半天了才看清这个是我哥。像个人干一样的那种,站在那里衣服是又脏又破,全沾在身上了。看着那种胡子拉碴的,然后把他推到河里去,把衣服扔了,从背包里面拿出一套新军装给他。用那种小旅行小剪刀,帮他理发,东一缕西一缕帮他剪。

狂热浪漫的革命激情遭遇严冬寒流,“人民军”知青兵出现了第一次回国潮。革命跌入低谷,潘东旭和哥哥没有走,他们相信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并相互鼓励一定要

坚持到革命的胜利。但这个胜利,哥哥却永远不可能看到了南下回来后不久,潘国英带领侦察班外出执行任务返回驻地时突然遭到敌人的伏击。

潘东旭:敌人已经埋伏三天了,就是为了守候他。他搞侦查,前后互相之间要有距离,结果他一上去,一梭子弹扫过来,就把他的腿给打断了,打断了后,他就跪下去,一跪下去,他马上就用手中的枪就压制敌人的火力,叫后面的人撤。后面的人就迅速地撤退了,我哥就再也没有回来了。究竟埋在什么地方,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

潘东旭:你去找过吗?

潘东旭:找过,但是“金三角”那个森林太浩瀚了。你要想在那种里面找到一个尸体,没有可能的,只能说是处处青山埋忠骨。

晓楠:最后去世的时候是多大?

潘东旭:十九岁。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