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尚失去了国家风格之后
2009年02月18日 17:2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梁文道:我们通常以为学术研究是一种很客观的事业,但其实不是的,因为如果我们说我们发明某一种学科,创立某一个学门专门要研究某一样东西的话,我们不能够在价值上面是太过否定它的,否则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很难立足,很难安身立命,我说这些做学者的人。

所以二三十年前,是没有人专门研究时尚,或者没想到把时尚开创为一门值得独立研究的学问,为什么呢?以前的学者如果一谈到时装,或者时尚,通常都带着一个非常强烈的敌意,或者是一个贬义去攻击它,觉得它是一个表面的东西,它是一种无聊的消费文化,它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面种种堕落跟问题的一个危机的象征等等。

直到过去十几年才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学术期刊,是来谈时尚的。那么专门研究时尚有什么好研究的呢?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这本书其实就是近年的一些时尚研究,这门新学科,或者新的一个种类的一种学问的一本结集,叫做《时尚是个好生意》。

那么在这本书里面,其中我觉得有一篇文章特别能够谈到这个问题的,因为这本书是一本文集,这里有一位作者,他本身叫做伊恩·葛里菲斯,他本身在伦敦一个设计学院里面教时装设计。他是一个学者,但同时他也是意大利的成衣品牌MaxMara里面的设计师,所以他的身份就很特别,他特别能够站在一个时装人的角度去看这些学者,他就说到许多对时尚加以责难的人,都认为时尚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产物,那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持反对态度的人,应该都对时尚保持着相同的看法。

所以很奇怪,即便是我刚才说的那一本时尚期刊叫《时尚是个好生意》,这样一本期刊里面,大部分人都是很讨厌跟很否定时尚,于是就出来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在很多人在大学里面学时装设计的学生们,他们不能够只是学这种手工艺,学创作设计的方法,同时也要读书的,而读回来的书全部是在痛骂他们将做的这个行业,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那么唯一的例外就是这些杂志里面,这些学者有时候会把一些个别的时装设计师,捧成像艺术家一样的地位。例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比利时时装设计师叫做马丁·马杰拉。那么这个人很奇怪,他的服装的牌子就是一块白布,缝在衣领后面,没有什么字,从来不露相,从来不接受访问,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他到底长成什么样。而且他做的衣服,是喜欢把人家以前生产出来旧的衣服拆了那个布,重新再缝,人家又觉得这个好,这个厉害,解构,所以一堆人把他当艺术家。

他自己也很会搞,专门喜欢找一些艺术馆、博物馆来陈示自己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跟艺术搭上关系。可是我们刚刚说这位学者兼设计师,去信访问他,他用文字来回答。他就问到他到底时尚是不是一门艺术的作品?他怎么答?他说时尚是一种工艺,一种技术跟方法,但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我们生活这个时代,总喜欢过度诠释与文化或品位相关的任何事件议题与行动,并做过度的连接,我认为有两种方式会将艺术与时尚强行连接在一起,一种是服饰上的艺术品,另一种是设计师介绍自己作品的方式。

也就是说,这位常被认为是艺术家的时装设计师并不认为自己的东西真的是艺术品,只不过他用了展示艺术品的方法跟技巧,把这个关系强行的连接起来而已。那么我相信这个答案会让很多追求时尚的朋友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多么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止是一种无聊、肤浅的、昂贵的消费者,而且还是一种艺术呢?但是最艺术的那位设计师居然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答案。

那么这里面又有一些文章,我觉得还很有趣,其实坦白讲,这整本书看下来之后,我并不觉得这个时尚学问研究领域有什么十分特别的一个面貌在里面。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好玩的,比如说这里面就有一篇文章,谈到意大利的时尚风格与国家定位。今天我们人想起意大利时装,都觉得意大利了不起,跟法国差不多,也是源远流长。这个审美态度非常好,手工非常好,像阿玛尼、PRADA、GUCCI这都是意大利的,大家都觉得非常厉害。

可是不要忘了,当年并非如此,这本书这篇文章就从一个很客观的历史去说,其实在1945年以前,意大利根本没有工业化生产的流行时装,也很少有独创性的高级量身定制服,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意大利时装是二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而且到了1980年代早期才被广泛的注意。那个时候最早即使在二战的时候,意大利的时装设计师都是二流的。他们通常干的事是什么呢?就是跑到巴黎时装展参观一下,买了他们的东西回来之后抄袭、然后改良,做推出自己的版本。

但是不能否认意大利人向来有非常非常优秀的手工,而这种所谓意大利,今天我想到意大利时装,如果你对这个略知一二的话,你会想到一些剪裁非常的优雅,非常的简洁,整个线条很自然,很流畅,没有过多的装饰,最有名就是当年阿玛尼推出的那些套装。但是这种风格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也是抄的,而且很奇怪是抄美国的。

《开卷八分钟》往期精彩阅读:

忧郁的热带》:文明的批判与自省

梁文道深入浅出谈“结构主义”

面对压抑、孤独的现代人死亡

七十年代“没有电话怎么约会”

爱因斯坦与中国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