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剖析: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与举措
2008年04月08日 16:17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声明:独家稿件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樊纲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高起的CPI,泛滥的流动性,中国通货膨胀有多远?

樊纲:比如说定价机制,一碗面卖多少钱哪什么,不要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干预。

紧缩银根,人民币升值,百姓财富如何保值?

樊纲:你不知道美元贬值的速度会是什么,你不知道美国国会的反应是什么。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次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财经人士认为:“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了政府强烈的政策信号。”

子墨:2007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提出了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提出这种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是什么呢?

樊纲:首先是流动性过剩吧,这么多的外汇储备的增长,这外贸顺差的增长,然后当然就是通货膨胀起来了,无论如何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跟货币总是相关的,跟货币多了总是相关的。然后再加上确实这几年来的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没有出现大的失衡,但是总是不可能持续很久,所以呢还是想把整体的经济的状态,压一压,把这个流动性给压一压,特别是关心通货膨胀的问题。

子墨:那在您看来从紧,紧到什么程度算是合适的?

樊纲:一个政策紧到什么程度,要取决于它跟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关系,那么2007年应该说已经是相当紧的一种货币政策了,10次提高了准备金率,5次加息,今年又加了一次,然后又发了大量的央票,对冲了很多的基础货币,然后又不断地再提高汇率,然后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又实行了对贷款的窗口指导,用额度的这种指导来调整整个贷款的增长。所以加在一块,应该说已经是一种相当紧的货币政策了。那么做起来之后,随着2008年经济的形势,再做出判断,看看紧到什么程度,或者是不是已经足够地紧,或者还不够紧等等,才能说这个政策到底是什么状态。

子墨:有一种观点就认为说,在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方面,存在某些程度的脱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货币政策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可能现在M1M2的定义,大概有一些混淆,它不能真正地反映整个在流通领域的货币的总量,甚至是谈到说,中国的准备金率是支付利息的,这个违反了国际惯例,那么这些做法可能都不利于真正地去实施我们要实施的这种从紧的货币政策?

樊纲:这个当然有很多值得讨论的,但是我想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我们不能指望货币一出台马上见效,我说中国的很多政策,它起作用,不起作用,还不在这,还有很多漏洞的地方,还有很多企业,它对这些政策不起作用的问题。比如说利率,你说这个利率的变化,究竟对多少企业起作用,这都是值得有疑问的,对吧,这也许对消费者,对按揭贷款的这些贷款人,消费者来讲,可能很起作用,但是对一些国有企业,对一些地方政府的一些企业,可能就不起作用,这个就使得你的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子墨:2008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家们的加息预期不仅明显弱化,而且半数以上还判断下季利率水平与本季持平。大部分基金经理也认为在对CPI进行政策组合拳的调控下,未来加息预期弱化。

那您会同意这样的说法或者否定这样的说法吗,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下,利率手段还相当的有限,另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也还相当的有限。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