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蒋介石搜罗写手围剿《沁园春·雪》 效果却成众星捧月

2013年12月26日 13:02
来源:凤凰卫视

夏远生:如果说一个领袖人物他发表一个政治宣言的话,老百姓都会认为是一种宣传,是吧,不一定相信,但是作为这种文化传播的话,影响是相当大。

朱向前:那么今天好了,今天这个毛泽东到重庆来了,而且发表了一首词叫《沁园春·雪》,可以说所有的人一看都傻眼了,说一个土匪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风流倜傥,堂皇高古,风骚并举这样的词吗?

解说:一首好的作品,也需要恰当的时机,才能发挥其最大的艺术魅力,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在山城的发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恰逢其时,也引发了最大的震撼效应。

陈晓楠: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重庆逗留整整43天,其中和蒋介石见面有九次之多,而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还广泛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并且三次到桂园拜访张澜,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并且以其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共和谈的诚意,尽可能的赢得中间人士的支持,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桂圆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

但是国共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这两大问题上呢,仍然没有能够取得一致意见,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之下,安全回到延安,对重庆谈判的成果毛泽东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虽离开重庆 但《沁园春·雪》掀起波澜

解说:毛泽东虽然在10月11日离开了重庆,但是随着柳亚子和词的发表,关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也掀起的更大的波澜。

梅毅:那么《沁园春·雪》公开刊登之后,可以说是轰动山城,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大伙纷纷谈论,重庆当时各种报刊也纷纷发表毛泽东的词,柳亚子的词,还有人们的和词和评论,当年看法的和词,其他人士,都不下50首评论20多篇,这也在当时的中国的政治史上,诗词历史上确实也是绝无仅有。

解说:围绕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笔战,就参与人数、持续时间、社会反响来看,一首诗词在当时能引起如此规模的论争,是一种独特的历史现象,今天来看,这既是一个文化事件,也是一个政治事件,毛泽东人虽已走,持续的影响力,却因为一首词的存在而留存,蒋介石对此自然是大为不满。

朱向前:所以历史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具有意味,因为当年毛泽东30岁的时候当过国民党的代理中宣部长,蒋介石35岁,他是当这个黄埔军校校长,一个是拿笔杆子,一个是拿枪杆子,那么时隔十年之后,也就是毛泽东从写《沁园春·雪》时隔十年之后,他们两个在重庆谈判,等于是再度PK。

解说:虽然说是PK,蒋介石却没法亲自上场,旧体诗原本就不是蒋的强项,他不得不找来了自己的秘书陈布雷。

梅毅:蒋介石当时看到这首词呢,实际上是十分恼火的,他当时就问他的大秘陈布雷,就说你看毛泽东这首词写得怎么样啊?陈布雷这个人还是当时如实答道,我觉得这首词气势磅礴,气吞山河,也能称得上是盖世精品啊,蒋介石很恼怒,觉得陈布雷怎么这样说呢?就根据一些回忆录,他当时就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

朱向前: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去找一批人,文人骚客来跟毛泽东来和一和,写和词,那么当时当然重庆国民党陪都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这种教授、学者、诗人、作家还是很多的,那么陈布雷连夜去布置任务,让大家写。

解说:蒋介石其实也深知文化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会搜罗顶尖写手,写了一堆《沁园春》,企图压倒《沁园春·雪》。

梅毅:12月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就同时登出了所谓围剿毛泽东《沁园春·雪》许多的和词。

朱向前:结果蒋介石是越看越摇头,越看越叹气,就这个叫什么不必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就是毛泽东这首词你单看他也许并没有一下觉得,哎呀,多么了不起,但当你把别的拿来一比的时候,他就有了一个衬托,有了一个反差,或者有了个落差,这就比出这首词的高来了。

梅毅:为了把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雪》压下去,国民党党部暗中在内部发通知,就要求那些会作诗填词的国民党党员,每人都得写一首,或者写几首《亲沁园春》,最后呢挑选出几首国民党当局认为意境、气势和文字要超过毛泽东的,然后就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发表。

朱向前:蒋介石没招了,看了这些以后,虽然他目的是要想淹没毛泽东这首,甚至批倒毛泽东这首,或者是把它比下去,不要让毛泽东鹤立鸡群,但是实际上效果变成众星捧月,他虽然发表了几首,反而显得毛泽东的词越来越高,确实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政治舞台上,军事舞台上,尤其是文化舞台上,我觉得当时毛泽东确实显示出他这个鹤立鸡群这样一个风采。

解说:虽然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这场围绕《沁园春》词的唱酬和论战,却一时之间有了定论,毛泽东的这首词自然在当时的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堪称当时共产党在思想文化战线上一场重大胜利。

朱向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词所残生的作用,它的感染力它的征服力,它的赢得天下的民心,它这个作用,你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为过,所以我才敢说这个文化软实力,在这首词上体现是最为充分的,这样它结合当时那种历史背景和形势,它赢得了中国大部分的民心,所以才为中国共产党打下天下,起了一个重要的铺垫作用。

陈晓楠:建国之后,毛泽东又亲自对这首词呢做过修订,1957年1月号的《诗刊》正式公开发表《沁园春·雪》,一年多之后,1958年的12月21日,毛泽东又给《沁园春·雪》加了一个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毛泽东自己的解释,或许又让他回想起了当年重庆的往事,然而诗无达诂,究竟关于这首《沁园春·雪》,您的心中有怎样的观感?或许这才是最重要的呢。

[责任编辑:昌洪坤] 标签:沁园春 毛泽东 蒋介石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