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下岗家庭缩影:再不找工人做对象
2010年04月23日 14:1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凤凰大视野] [陈晓楠] [苦恋]

内容提示:沈阳市的铁西区曾经是中国的骄傲,那里有最显赫的重工业基地,上万人的大厂一座挨一座,每天从厂区潮水般涌出的人流,让附近居民和近郊农民羡慕不已。那些穿工装的人,是响当当的产业工人,他们社会地位高,工资标准高,连粮票定量都高。相应的,他们的婚恋行情也高。不过在这一应俱全的工业城里,主要是内部联姻,亲上套亲。但是当有一天市场经济来临的时候,时过境迁,他们却发现自己忽然风光不再了。

凤凰卫视4月22日凤凰大视野节目:《苦恋》第九集,以下为文字实录:

产业工人吃香的年代 他们的婚恋行情也高

解说:随着城建改造的发展,沈阳老工业区变得繁华热闹起来。华灯初上,我们来到铁西区工人新村的一户人家。目前像这样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公房已经留存不多了。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刘建和他的妻子都是原沈阳冶炼厂的职工。下岗前,家里几口人都在厂里上班。说起最好的日子,他们至今认为,还是以前在厂里当工人的那段时光。80年代初,刘建和妻子的婚礼办得热闹又体面。

刘建:就是我们结婚,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富富有余。

刘建妻:就是支着那个大炉灶子,完了就是借邻居家,这屋一桌,那屋一桌。完了就是大客车,前面有一个轿车,就是两台车,娘家亲戚就用大客,完事儿就是结婚坐轿车就来了。每人好像那时候都20、30那就不错了。就觉得送你30块钱,那就觉得这人跟你挺好的,二三十块钱那时候。

解说:张庆兰是刘建家的邻居,夫妇俩退休前也都是冶炼厂的职工。

张庆兰:这是我四个儿子,这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记者:四个儿子?

张庆兰:对。

记者:后来都在这个厂里吗?

张庆兰:对

张庆兰:不错呢那时候,那还领大刀鱼呢,大刀鱼可宽呢,一个人十斤。春节发豆油,完了十月一发刀鱼。我儿子他们都分着了。那早先俺这六个人,刀鱼就那大缸一缸,60斤啊。

解说:这一片是过去庞大建筑群中仅存的老公房,里面住着不同工厂的人,不是退休就是下岗了。虽然年久失修,但是从外面看这些楼房和街区,依然可以想见当年的规模与气派。

张庆兰:冒烟杠杠的。乌烟瘴气的。要一刮北风吧,南边这伙人就遭殃,那呛的呀。

记者:全是工厂都开工?

张庆兰:对啊,全是大烟啊。你要在外头等车,站在车站等车,就听轰隆轰隆,就一个声,机器响。

解说:能有幸在这样的国营大厂区工作,到找对象的时候自然也就要以内部消化为主,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刘建妻子:那你讲话了,纺织厂的女工,挣38块,挣的钱少。她当然愿意嫁冶炼厂的男职工了,男的挣的多呀。那我们的邻居不都是嘛,那屋大嫂,不都是纺织厂的嘛,找大哥嘛,那这左右邻居这都是厂子的。

记者:就不愁娶媳妇。

妻子:对。

张庆兰:就寻思这胶皮碗掉地下不打。

记者:胶皮碗?

张庆兰:对,软和,胶皮碗不软和吗。就合计这事儿了。

解说:不管叫铁饭碗还是胶皮碗,反正都觉得这碗是端稳了,谁也没想到有一天这碗也能砸了。

刘建:我那天我是上夜班,就剩我自己了,我去了,俺们段长等我呢,我们段长就跟我说,小刘啊,就等你呢,我说咋了,你看看,黄了,就黄了,俺段长说黄了,就黄了,没别的了,就等你呢,俺哥俩出外头喝点去吧。

张庆兰:重型的在家待着,冶炼的在家待着。一看电缆厂也在家,这宿舍都有的,石棉瓦的,粮食局的,都在家待着呢。

相关资料:

潘绥铭:文化大革命把男孩首次性生活年龄推迟了

特殊时期的政治爱情 帮自己“丈夫”的妻子相亲

文革时期北京青年怀揣菜刀谈恋爱

五十年代婚礼掠影:毛主席朱德画像做背景

北京女知青为少吃苦嫁到陕北做农民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9:00-09:35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