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当年云南知青的回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橡胶林里,一个女知青气鼓鼓地跑来,把一张纸条塞到一个男知青手里。众人起哄去抢,那个男知青只好承认是写给人家的情书,被退回了。大家打开一看,都傻了眼,那上面赫然写着三条"最高指示"。第一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第二条:"要互通情报。"第三条呢,"一要抓紧,二要注意政策。"这么一张只可意会的情书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尽在其中,就算被人上交也没有谁敢定他有罪。真可谓是活学活用了。也许,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人们总会找到在那个年代的情感表达方式。
李桂平:这个就是我们的窑洞。我们原来四个人住的这个窑洞。
记者:四个女知青?
李桂平:四个女知青就住这个窑洞,点着煤油灯。
李桂平:这就是炕,也都塌了。这是灶火。
李桂平:能烧饭。
李桂平:能把炕烧热了,烟囱就从这出去。
记者:这是你们当年知青点是吗?
李桂平:哎对对
记者:现在另外那三个女知青呢?
李桂平:人家都回北京了。
记者:哪个是你啊?
李桂平:这个。
解说:1968年,北京六十中16岁的女生李桂平,人长得标致,性格又要强。
李桂平:记着呢,记着呢,永远记着呢。那是69年2月7号,我永远记住这一天,我走的时候我爸爸哭了,我爸爸说孩子到那好好学习,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就只好说,嗯。
许明:我串联串的是天津、上海、厦门。
记者:当时觉得外面世界好吗?
许明:可好了。就觉得外面世界可好了,那会又不上农村串联,就觉得外面世界可好了,就可愿意走了,那会儿我们家生活条件不好,我就愿意走,我妈不让我转户口,我偷着把户口拿走了给转了。
解说:和李桂平一样,至今留在延安的许明,也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和一个当地青年好上了。
许明:那会我为什么没在任家坮那儿找一个北京学生,去了50个呢,我就想找北京学生出不了那个沟嘛,那么深的沟呢。你要找一个北京的,你们俩人都没有亲戚、朋友,出不来那沟嘛。
李桂平:人家延安的一个人叫李润芝的,现在还活着这个人,给我们作报告。到我们学校作报告,说延安怎么好怎么好,那时候也小也不懂,延安多少柿子树,多少枣树,黑枣树,多少羊,多少豆子,毛主席枣园怎么好怎么好。当时我就心飞到延安一样,就是毛主席在延安那个课文我学过,咱们能到这来看一看,那多幸福啊。我就高兴的我就织一个围脖,七天把一个围脖编好了,我就上延安来了。
李桂平:就火车站播音员说了一句话,说的人都哭了,再见了亲人,再见了我们走了,就这么一句话,说送亲人的朋友你们往后站,当时我谁也没看见,我就看见我姐姐晕倒了,我姐姐哭了,火车就开了。
许明:后来去了以后,我们到了宜君,到了宜君,那年正好下大雪,下了一尺多深的雪,我们就拄着根棍儿,那时候穿的都是板鞋就是塑料底的,滑得一个跟头一个跟头,90公里,我们楞走到那个村里面,老乡接我们去了,不通车嘛。
李桂平:路都是窄路,能过一个汽车,它都是山路盘山,这个山盘下去,完那个山再上去再盘下去这么着走的路。看那大山涧就深着呢,眼看车翻下去了,害怕啊,人都搂在一块,害怕了你知道,就是拐弯都搂着。
农民扭着秧歌,也不是扭秧歌,打腰鼓欢迎你来了,一蹦三尺高就把你拉走了,带上走了。
许明:去了到那以后,我们带那些面包、馒头,给狗吃、给猫吃给驴吃,待会儿自己没得吃了,吃糜子馍可黑了,真的都能打死人,又硬又黑。
住在山顶子上面,连水也没有,哟我们喝的水,是下雨下雪化的水,挖的窖,一年四季吃那里面的水,鱼虫可长了。往缸里面倒水的时候,都拿箩过嘛。
有一天我去担水去了,担快到山顶上了,在沟里面,爬那么一架大山呢担上水,我们那时候十几岁能担动吗?又没担过。好不容易晃悠,快到了山顶上,正好有一个斜坡,我说歇歇,一放,刚往下一放,那个桶咕噜咕噜滚下去了。坐那使劲儿地哭,哭得嗓子都哑了,气得我,好不容易担上来了,桶又轱辘下去了。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徐盼
|